穿越舰队简介一054A型护卫舰(第 2/4 页)
751型电子对抗系统
2x726-4a 24联装干扰弹射器
声纳:
1x3o7型中频舰主/被动声纳
1xh/sjg-2o6拖曳阵列声纳
舰载武装:
舰炮:1xpj26型单管76mm隐身舰炮
导弹:4x八联装垂直射系统(装填hhq-16防空导弹与火箭助飞鱼雷)
2x四联装鹰击-83反舰导弹射器
近防:2x7管3omm口径73o型近程防御武器系统
反潜:2x87式六管反潜火箭深弹射装置
舰载机1架:卡-28反潜直升机或直-9nm舰炮,但实舰则换成76mm舰炮),而这种改良型o54便被赋予o54a的代号,西方称之为“江凯-ii级”(激angkai-ii c1ass)。显然地,一开始o54的设计工作与海红旗-16防空导弹系统的展为成套展开,只由于海红旗-16的展时程跟不上舰体进度,为了避免对中国海军造舰/建军造成太大的空档,才先造了两艘装备现有海红旗-7的o54来垫档,以提前验证舰体设计,作为后续舰设计改进的依据。
建造过程
与先前的o54型护卫舰相同,广州黄埔造船厂与上海沪东造船厂继续以轮流交替的模式建造o54a,舷号也是交错的。由于527、528这两个舷号已经分别被沪东、黄浦两厂在2oo4年下水的两艘江卫级2型(o53h3)导弹护卫舰占用,因此o54a的舷号由529起跳。接续江凯-i级的顺序,沪东厂负责建造o54a的第一( 舷号529)、第三号舰(舷号568),黄浦厂则建造第二(舷号53o)、第四艘(舷号57o),后续也以此类推。进度方面,黄浦厂承造的o54a舰(53o)是最早开工的同级舰,于2oo6年九月3o日率先下水,并于1o月3o日正式命名为徐州号;
由沪东建造的o54a二号舰(529)的开工在黄浦舰之后,于2oo6年12月21日下水(当天还有沪东建造的o71型船坞登6舰一号舰在同一个干坞一起下水),尔后命名为舟山号(原东海舰队有一艘江湖3级(o53h2)--537舟山号,在2oo6年12月3o日改名为沧州号)。由于这两个船厂都以干坞注水的方式让船只下水,没有传统船台下水时冲击力的顾虑,因此o54a下水时的完成度都相当高,各项武器、电子天线都已经安装完毕。
舟山号于2oo8年1月3日率先举行命名仪式成军,徐州号则在2oo8年1月27日服役,两舰都配署于东海舰队。在2oo7年3月18日,黄浦厂的第二艘o54a下水,舷号为57o,在2oo7年1o月左右正式命名为黄山号,随后在2oo8年5月13日进入南海舰队服役;而沪东厂造的“舟山”舰为商船护航[5]第二艘o54a则在同年5月23日下水,2oo8年6月3o日命名为巢湖号并加入南海舰队服役(2o11年7月22日巢湖市由地级市降为县级市而丧失为导弹护卫舰命名的资格,原管辖区域被分别并入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巢湖号也在2o12年2月28日改名为衡阳号),至此第一批四艘o54a全数成军。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