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新的制度(第 3/4 页)
“吏部,主管官员的任命、考绩、升迁等事务!”
“民部,主要负责人口统计、田亩管理、钱粮统计!”
“财部,主要负责赋税的制定、部门经费审计拨付!”
“刑部,主要负责律法制定、案件审判!”
“教育部,主管教育,举贡!”
“工部,主要负责工程项目立项、审批和监督执行!”
“外交部,主管国事外交!”
“礼部,主管祭祀、典礼!”
“邮部,主管全国文书传递!”
“诸卿以为如何?”
没错,这就是刘辨琢磨许久之后想出来的一个折中的法子。
不但借鉴了现行的三公九卿,也中和了后面的三省六部,更结合了后世的经验,比如把教育单独拿出来,成了一个专门的部。
还有“邮部”,我们的历史上,早在殷商时期就有了相关邮驿的记载,大秦已经有了第一部关于“邮驿”的法令产生。
可惜,直到四百年后的汉末,邮驿这一个部门还是没有得到朝堂的重视。
但是刘辨通过后世的历史,早就已经洞悉了邮驿在维护王朝统治上的重要性,所以,单独的“邮部”也就应运而生!
“在这负责实务的九部之外,朕还准备设立三司!”
“政务司,主要负责政府政策制定!”
“监察司,主要负责监察天下!”
“内务局,主要负责皇家和皇宫内部实务!”
此三司,更多的是皇帝的辅佐组织,只对皇帝一人负责!
政务司就相当于皇帝的智囊团,帮助皇帝制定政策,其实就是目前大汉已经存在的尚书台的翻版,不过刘辨会引入一些制衡措施,避免某人权力过大!
监察司监察天下,这个部门是刘辨为蹇硕量身定制!
内务司则是完全的一个皇家服务机构,后续皇室产业的管理这一块,刘辨都准备交给内务司负责。
内务司的头头,基本上都是宦官担任,至于后面会不会交给皇后,要看皇帝的个人意愿了!
外朝九部,内廷三司!
就是刘辨深思熟虑的结果!
实际上,刘辨也清楚这个架构还有很多缺漏。
但是后面还有几十年,刘辨认为以后还有很多机会可以修正,完善!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