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四坊衍术》(第 4/4 页)
而冀证在创立行会的初期,为了得到朝廷的支持,也不得不继续维护这个层面上的关系。所以,他就选了两名弟子,专门负责这方面的事物,这两名弟子就是,楚名城和欧阳辰。
冀证的另两名弟子,祖孝纯和季连功,则是协助他发展行会事业。
如此,历经几十年的朝乾夕惕,四坊行会的规模不断壮大,分会遍布全国,渐渐成为当时的大夏朝,除魔事业的第一大民间组织和第二大势力。
才几十年的时间,四坊行会自然还比不了,有着千年历史的圣衍教。
只是,冀证在晚年卸任了会长,去四方云游时,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四坊行会服务的主要群体,还是各地的官员和士绅。
当时的情况是,一旦老百姓被受到魔物的侵扰,只能是幸存者先上报衙门,衙门就让当地百姓集资,由官府或地方乡绅出面,请术士来驱除魔物。
如果老百姓暂时拿不出那么多钱,不是被强制用实物抵偿,就是被强制征收专项的人头税,这里的水分,自不必细说。
而升斗小民家的子弟,想入术门是难比登天。道理很简单,就是老百姓既没钱,又没文化。
冀证知道,这是行会为了追逐名利,同各地官府或当地士绅相勾结,才造成这种局面。这完全背理了,他在创立四坊行会时,所持的“魔物为天下人之敌,当由天下人共覆之”的初衷。
不过冀证也明白,事已至此要想改变现状,不是把那些徒子徒孙们召集到一起,严斥一顿,立几条规矩就能实现的。哪怕是当众废掉几名弟子,最多只能震慑一时。
不得已,他在鮐背之年,又从平民中选了5名弟子亲传授业,打根儿起就给他们灌输:“术者当以万民为重”的理念。让他们出师之后,离开四坊行会去自立门户,这才有了后世的各流派并起!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欧阳家和佟家,打祖上那辈儿起就不是同道中人。
可现如今,为啥欧阳家的后人,并没有继承衍术的传承呢?后文书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