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张绣真明王(四)(第 4/4 页)
一是张绣已经做了决断。
二是这些人都是并州一系,在场没有这个派系的人,便也没有人给这些人开口求情了。
如此张绣对于安插内外党羽,进行军事布置,完成了大部分了。
他以拟定谥号为开端,由内而外进行人员布置、任命,条理清楚,任命明白。
重用忠臣,排斥奸贼。
相比于董卓,张绣真是出类拔萃。
“大司马真明王也,必为窃国之贼。”荀攸坐在座中观看,捏着胡须看着英姿勃发的张绣,心中暗道。
初出茅庐,需要好勇斗狠,全凭一腔热血,身先士卒,便可以在军中搏出名位。
要想再进一步,需得智勇兼备,成为名将。
但是要想成为真正的大人物,礼贤下士是必须的。
而要成为真正的掌权者,需得井井有条,内外分明。从张绣的发家轨迹来看,张绣做的每一件事情,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走对了的。
他就像是一个坚定的前行者,笔直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这样的人,是非常非常可怕的。
张绣对于内外官职,封赏的安排,接近了尾声。但是还没有收尾,收尾必然是重量级的。
众人都知道。
戏志才身为前将军开府、尚书令、录尚书事的官职,理所应当的站了起来,对张绣躬身一礼道:“敢问明公,朝廷该用谁为三公?”
东汉开国的时候,太尉、师徒、司空为宰相。现在权利转移到了【录尚书事】,这三公实际上是空有宰相名头,没有实权。
但这还是朝廷门面,需得用人得当才行。
这个三公任用好了,是可以增加张绣这个新权臣的威望。任的不好,会让张绣的威望下降了。
任用谁做三公,看似不重要。
但其实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