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九章 原始文字?(第 1/4 页)
关于良渚文字的争论,说短有十年,说长,其实已经80多年了。
良渚刻符的发现和良渚遗址的发现是同时的。
尤其是1936年发现的材料,通过科学发掘得来,是良渚文化刻划符号最早一批考古资料。
20世纪90年代前后,良渚遗址群发现了很多中小型墓地和居址,人们在出土陶器上发现了大量带有刻划符号的陶器。
后来,人们在石器上也发现了不少符号,玉器仅占3%。
良渚人的书写载体是多样的,而这些符号能和显贵大墓的墓主人联系起来的很少。
80多年来,良渚文化目前共发现 750多个刻符,340多种类型。
有单个符号,像花、鸟、龙虾、鳄鱼,还有类似咬了一口的苹果那样的符号。
有一些符号,看起来和甲骨文很像,比如“王”“土”“五”。
在卞家山遗址出土的夹砂黑陶上的符号,就和甲骨文的“五”很相似。
这些符号中,有大量重复出现的符号,与器物的结合带有明显规律性的符号。
在几十年的良渚考古中,这已经都不算什么稀奇的了。
让人震惊的事情,是今年的良渚发掘工作。
就在陈翰和孔建文他们挖大坝的时候。
良渚这轮发掘工作,捷报频传。
余杭南湖的良渚人在圈足罐上发了“一句话”,有12个“字”!
这是良渚第一次发现组成词组甚至“连词成句”的符号!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