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九章 原始文字?(第 2/4 页)
这个发现,似乎只是一个开始。
紧接着,在庄桥坟遗址,也是目前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刻划符号最多的一处遗址,之前的考古工作中,已经在这个遗址的242件器物上发现了刻符,在符号总数上占了近三分之一。
它们大部分发现于陶器上。
石器上共有7件刻有符号,刻文石钺一件。
最重要的是,这次又在庄桥坟遗址,新发现了一件刻文石钺,并且石钺的a面,也就有6个符号排成一排的“句子”,可以有多重的释读顺序。
a面,6个竖排的符号,呈“卜”和“日”(也像“甘”)的形状,两两重复,成为类似“日卜日卜日卜”的句子,像刻了一句话。
“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
“它们是不是汉字的源头?”
这成为了所有关注良渚考古的专家学者们争议的疑问。
良渚到底有没有文字,每一代考古学家面对这些材料时,都不应该回避这个问题。
文字的起源和文明的起源、国家的起源相关,这些年我们讨论文明起源,这个问题更绕不开。
有专家在仔细观察实物后,参考原有的摹本,依据拍摄的照片,对两件石钺上的刻符重新做了摹写。
根据刻划痕迹的特征及先后关系,将杂乱叠加的刻划痕迹分层剥离、排除非符号的刻痕或“伤痕”,分辨出原本的符号单元,两件石钺各两面的刻符至少有18个!
而且有些刻符还是良渚常见的“符号”!
比如,其中一件石钺上的“卜”形符号,在庄桥坟遗址有近10例,可能是良渚时期比较常见的符号单体。
而“甘”形符号(也像“日”形),划痕不太规则,从符号本身的辨识来讲,差异也不是很大,应该是同一个符号,而同类者也见于良渚文化的刻符。
这两个“字”非常常见。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