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46章 我和《中国集邮报》的千丝万缕的缘分(第 2/3 页)

    1993年7月2日是《中国集邮报》创刊一周年纪念日,我根据家奎的要求,在《中国教育报》上发消息“《中国集邮报》成为我国发行量最大的集邮报——本报讯(记者雪林)《中国集邮报》今天迎来周岁生日。该报发行量从创刊时的6万份已达到目前最大的集邮专业报的近20万份,成为我国发行量最大的集邮专业报纸。该报目前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拥有大批读者。”家奎又来电话说:“万分感谢!”

    2、我为《中国集邮报》写过稿

    1992年7月1日《中国集邮报》正式创刊后,总编辑周家奎给我打电话说:“《中国集邮报》缺少好看的长篇集邮通讯报道。”他希望我能为《中国集邮报》写一些可读性强的长篇通讯。

    我当时担任《中国教育报》新闻部副主任,面临报社新闻版版面的改革,事情非常繁杂,几乎抽不出时间为家奎写稿。但是,老朋友既然有求于我,我也就挤出时间,到北京的一些学校中专门为集邮活动采访,连夜为《中国集邮报》赶稿。

    1993年1月27日,《中国集邮报》在8版“邮坛经纬”中的“大看台”栏,发表了我写的长篇通讯特稿《校园“集邮热”透视》,责任编辑是蔡旸。

    这之后,《中国集邮报》的稿源逐渐多了起来,我不用再为《中国集邮报》连夜赶稿了。

    2011年1月21日,《中国集邮报》第7版学术研究版,发了我在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长篇发言《用集邮未来学的观点探讨集邮和集邮活动发展的未来》。

    2012年,我为“纪念《中国集邮报》创刊20周年征文”写稿《往事如风——素描几位中国集邮报的记者和编辑》,发在了2012年8月10日《中国集邮报》第2版综合新闻版。

    这两年退休后,我的写作时间稍稍充裕了一些,我又写了《忆集邮家刘肇宁二三事》、《我曾抓过千载难逢的购买瞬间》、《秀外慧中的女集邮家岳晓湄》、《邮坛‘智多星’王渭》等文章陆续发表在《中国集邮报》上。算是我还蔡旸总编这些年的文债吧。我很感谢这些文章的责任编辑小鲁、赵艳(齐洁)和王宏伟,他们在编辑中,为我的文章添色增彩,我和责编山东姑娘小鲁见过一面,和责编赵艳(齐洁)至今未曾谋面!

    3、我眼中的《中国集邮报》的编辑记者

    我和《中国集邮报》第一任总编周家奎是老朋友,他以前在《人民邮电报》副刊部当负责人时我们认识的。家奎个子不高,眼窝很深,较瘦弱,但人很精干,为人和气,工作作风较严谨。印象中,他也是个集邮行家。

    那时,周家奎和我总能在一些集邮活动和研讨会中碰面,我们总喜欢坐在一起,常就办报和如何做好集邮宣传进行深入探讨,我们也常常交流如何把报纸办得更精彩、贴近读者。

    周家奎很希望能加强和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的交流和联系,我们每次有活动,《中国集邮报》总是及时派出记者参加活动并报道,给了我们很大支持。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天蔡旸当总编。对此,我的内心万分感谢!

    别看今天《中国集邮报》摄影记者王宏伟的头发不够茂密,他年轻时,也是一头浓发的帅哥!可惜,帅哥时的王宏伟我无缘认识,认识他的时候,他的头发已日渐稀少了,且大有越来越少的趋势,他的所有头发都不肯向他的脑袋顶集中,恐怕和他用脑过度有关吧!王宏伟是邯郸人,6岁随军来到北京,是军队干部子弟。但他给人的感觉却非常本色朴实,是个追求执着,心地善良,热心好客的人。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民国之文豪崛起 小老板 北齐怪谈 万历明君 亮剑之开局继承新一团 晋末长剑 沉溺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江湖三女侠 希腊神话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1717新美洲帝国 大秦始皇帝能够听到我心声 世子妃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 不是吧君子也防 折尽春风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我的七个绝代风华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