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反攻(八)(第 1/2 页)
等黄冀强和徐昭治指挥麾下部队开到三宝珑市郊一公里处,并分别从三面把三宝珑死死围住的时候,日军部队已经全部进入三宝珑市内,并马上开始加强城区各处的防御。
黄冀强和徐昭治的联合指挥部设在三宝珑西南角两公里的地方,部队到达目的地后,黄冀强没有马上下令攻城,而是命令部队先火速就地构筑工事,严密警戒,以防日军趁他们现在立足未稳的机会抢先发起攻击,那乐子可就大了。
下达完命令,黄冀强和徐昭治就带上几名警卫和通讯兵,离开指挥部,来到部队跟城里的日军对峙的最前线,准备亲自观察一下敌情。
按道理来说,他们两人现在都是中将军长,都是新唐国防军的高级军官,他们的岗位应该在所有部队的后方,并处于重兵保护之下才是,战场的最前线不应该是他们该去的地方。但这两个出身于特战队的家伙却谁也没这个觉悟,反而认为指挥官深入第一线那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始终认为,要是指挥官不亲自到前线把敌情弄个明白,那还怎么指挥战斗?再说他们以前的头儿,现在的国防军总司令萧峰萧老大,以前哪次指挥战斗不是这么干的?
作为一军之长,这两个家伙为所欲为也就罢了,让人奇怪的是,他们的手下参谋警卫一大堆,竟然也都对他们这种行为听之任之,各人自顾忙各人手头的工作,谁也没把这当成一回事,更没人站出来阻止他们。更让人可气的是,他们的卫队长还屁颠屁颠的忙着亲自给他们张罗警卫人员。
不过再仔细想想,这也没什么奇怪的,什么样的官带什么样的兵,有萧峰那个疯子在前面指路,他的部下如果还能表现正常,才真正是咄咄怪事了。从新唐国防军组建那天开始,在历次作战演练中,所有指挥官就都是靠近第一线指挥,长此以往,已经成为习惯,他们的部下也就见惯不怪了。
从指挥部到前线这一公里的距离,到处都是士兵们忙碌的身影,炮兵在忙着放列火炮、搬运弹药,步兵在忙着挖战壕、交通壕,各师团营连警卫部队则忙着在地上挖掘出一个个大坑,然后用帆布、树干、泥土等东西为各级指挥官建造隐蔽的地下指挥工事,通讯兵则背着缠满电话线的线拐子,拖着长长的电话线一路狂奔,在各指挥部间往来穿梭,架通有线电话联络。到处一片繁忙的景象,所有人都忙的热火朝天,以至于他们的最高指挥官从自己身边经过,都没引起他们的注意。
黄冀强和徐昭治一直来到阵地的最前沿,在士兵们紧急挖出来的战壕中趴了下来,举起望远镜向三宝珑城内仔细观察。
城里的日军也在忙着布置防御工事,对于城外正在忙碌的新唐国防军视而不见,看样子根本没有趁机发起反击先捞一把的打算。日军把所有通往城内的路口都堵上了沙袋,架上机枪、小炮,城区外围的楼顶也都布置了人手,同样架上机枪、小炮,面向城外这边一楼二楼的所有窗户,也都有人在忙着用砖块封死,只留下一个个小小的射击孔。
看到日军的这种布置,徐昭治不禁倒吸了口冷气,放下望远镜,把紧勒着下巴的钢盔带用力往下拽了拽,像有些牙疼似的说道:“我说瘸子,就小鬼子这样弄法,我看这仗可有点不太好打!”
黄冀强的左腿曾经负过伤,走起来如果不注意的时候会有点拐,所以特战队的兄弟们都习惯喊他“瘸子”,而不是叫他的大号黄冀强。
“嗯,我知道!”黄冀强没有放下望远镜,只是闷声闷气的说了一句,就继续仔细观察对面的敌情,同时大脑也在飞速运转。
其实,三宝珑这地方说是个城市,但面积却没有多大,整个主城区方圆也不过四平方公里多一点儿,比起他们当初呆的那个东方大都市上海,顶多也就是一个规模稍大一点,建设的好一点的镇子而已。就这么一点地方,再加上日军也是匆忙进驻,来不及建设坚固的永久工事,以黄冀强现在手里的力量,如果没什么顾忌的话,只怕连步兵都用不着,来上它几个小时的排炮轰击,差不多就能搞定了。他手里现在可是有将近四百门七五山炮,虽说火炮口径不算太大,但若是排炮轰击,也够小鬼子受的了。
可问题恰恰就在这里,因为三宝珑的地位特殊,国防军总司令部早已严令不准在城内动用重武器,用排炮轰击把城市轰成废墟,更是连想都不要想。
这样一来,事情就有些大条了,因为三宝珑是一座建在平原上的城市,所以城外周围全是一马平川,没有任何遮挡,如果没有炮火的掩护,步兵仅仅突过从阵地到城区这一公里的距离,就不只要付出多少伤亡,而且还不一定能突得过去,毕竟对面日军那数不清的机枪小炮可不是拿来装样子的。
黄冀强看了一会儿,终于泄气的放下望远镜,回过头看着徐昭治问道:“花旦,你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