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改变战略(第 1/2 页)
伊藤武夫踏上皮艾角后,因为没有遇到想象中的猛烈抵抗,甚至连敌人的模样都没见着,反而被敌方布下的诡雷炸死炸伤上百口子。尽管他心里极为恼怒,却无处发泄心中的怒火,愤怒之下,当即指挥包括他的第三十八师团在内的西路军主力部队立即向巴邻旁油田挺进,准备尽快跟占领巴邻旁油田的空降兵会和。
在行进的路上,伊藤武夫不断地跟久米精一联系,一开始的时候,久米精一报告说,他的部队正在跟守卫油田的敌人激战,尽管敌人的抵抗极为激烈,但他们仍然有信心尽快拿下巴邻旁油田和两座炼油厂。
但接下来情况就有些不妙了,久米精一先是报告敌人火力强大,依托坚固的工事抵抗,他的部队又严重缺乏可以用来攻坚的重武器,致使他的部队伤亡很大,战事却毫无进展。
再往后情况就更加不妙,久米精一发来电报说敌人来了援兵,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更加强悍,他的部队有些不是对手,而且估计短时间内敌人还会有更多的援兵赶来,他的部队将会面临被全歼的危险,为了避免这一悲惨命运,他已经决定带领部队撤退,占领巴邻旁油田的计划只能暂时放弃。
看着久米精一报告的消息越来越糟糕的电报,伊藤武夫又急又怒,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新唐国的部队从哪儿来的这么强大的战斗力,竟然能够逼迫的最精锐的空降兵部队都要放弃既定的作战计划,落荒而逃。
可是空降兵部队这一逃跑,提前控制巴邻旁油田的计划就落了空,敌人就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毁掉这座油田,这将严重影响帝国的总体战略。所以伊藤武夫随即给久米精一回了一份电报:不管敌人的战斗力有多么强大,你部都不允许撤退,必须不停的攻击,不计一切代价的拿下那座油田!
可是这份电报发出去后,却如泥牛入海,渺无音讯。而且自此以后,无论伊藤武夫的电台如何呼叫,久米精一那边却始终保持沉默,没有片言只字的回复。这让伊藤武夫心里有了一种极为不祥的感觉,估计那支空降兵部队不是被打散了,就是已经被全部歼灭,要不然的话,久米精一就是胆子再大,也不敢不给他回复。
一想到这一点,伊藤武夫就心急如焚,恨不得能让部队全都插上翅膀,直接飞到巴邻旁油田。但这只能是想想而已,人怎么可能插上翅膀?所以路还得一步一步走过去,而且这一路走下来,每一步走的都是那样艰难,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从皮艾角到巴邻旁油田之间的这一段道路,虽然地势比较平缓,却河流纵横,丛林密布,而且现在又适逢雨季,道路泥泞,极为难走。一支两万多人的部队在这样的道路上徒步前行,本来就已经极为艰难,可他们的敌人还偏偏要来添乱,一路不停地骚扰、阻击,地雷、手雷、机枪、步枪、小炮、竹签、陷阱,各种能上台面的和不能上台面的玩意儿一起上,手段花样百出又无所不用其极,搞得伊藤武夫的部队根本无法正常行军。
按照原来的预计,伊藤武夫的部队将用一天一夜的时间,强行军跨过这一百多公里的距离,到达巴邻旁油田。可是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他竟然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才艰难的到达了班越西河,就是横亘在到巴邻旁油田必经之路上的那两条大河之一的班越西河。从这里到巴邻旁油田,还有四十多公里的距离,也就是说他的部队现在才走了一半多一点的距离。
而且部队到达班越西河北岸之后,往前就再也走不动了,因为敌人不但在班越西河南岸部署了大量部队防守,而且在横跨该河的大桥下预先偷偷埋设了大量炸药。
伊藤武夫的前锋部队在炮火的掩护下,立刻展开强攻,准备一战夺取这座大桥。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对方根本就没想把这座大桥留给他们,先打退了前锋部队几次小规模的进攻,跟着就引爆了炸药,把大桥炸飞到半空。而日军发动这次进攻的兵力足足有一个大队,其中有将近一半的部队已经踏上大桥,大桥被炸飞,这些踏上大桥的士兵自然没有幸存下来的道理,毫无悬念的跟那些被炸碎的石头钢筋混凝土一起飞到半空,又一同落进了激流湍急的班越西河。
班越西河发源于苏门答腊岛中部的巴里散山脉,从该岛东部入海,横贯半个苏门答腊岛,而且根据情报,这座大桥是整个班越西河上唯一的一座大桥。现在大桥被炸毁,再想渡河前往巴邻旁油田,就只剩下两条路可走,一是朔流而上,从该河的源头绕过去。但这显然不现实,班越西河长达一百多公里,就算从他们现在呆的地方算起,距离源头也有六七十公里,而且期间丛林密布,源头处又是山脉纵横,再加上敌人的不断骚扰、阻击,天知道从源头绕过这条河流需要多长时间。
剩下的一条路就是从河面上强渡了,可是看看那奔腾咆哮的水面,这条路只怕也不那么好走。为了行动便捷,伊藤武夫的部队只带了少量的橡皮艇,以备不时之需,在这种湍急的水面上,橡皮艇只怕也没什么大用,更何况对岸还有大量敌人防守,这就更增加了渡河的难度。
伊藤武夫左思右想之下,尽管强渡的难度和危险性很大,但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当即拍板决定:组织强渡!
因为橡皮艇数量不足,伊藤武夫下令部队就地砍竹伐木,制作大量竹筏木筏,跟那些橡皮艇一同用来运送部队强行渡河。
折腾了几个小时,终于制作出一百多只竹筏木筏,再加上近百只橡皮艇,一次足可以运载一个大队的兵力渡河。
这时西路军所有的山炮、重机枪和掷弹筒都已在河岸上一字排开,准备为部队强渡进行火力掩护。随着伊藤武夫一声令下,这些山炮、重机枪和掷弹筒立刻同时开火,密集的火力打得对岸烟雾四起、飞沙走石。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