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大理寺判决,民怨爆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第 3/4 页)
苏子由更是心中一咯噔。
大理寺判决,都察院监督,都不用四舍五入,这不是让他弟弟死吗?
随即,当他急匆匆的跑到皇城想要面圣时,却被太子给拦了下来,让他不用担心,安心坐在家里等苏长歌出来就可以。
听到此话。
苏子由下意识的想追问。
太子却避而不谈。
见状,他知道肯定是弟弟有什么主意,于是也就没再追问。
不过等回到家后,尤觉不妥的他,立即开始两手准备,安排劫法场的各项事宜,万一出现变故,也能保住弟弟的性命。
而与此同时,大理寺内。
官员们却是犯了难。
事不到自己头上,不知道有多难,别看上奏时一个劲喊着诛杀苏长歌。
可是现在,真让他们来审查定罪。
却又迟迟下不了手。
理由很简单。
这些日子为苏长歌说话的官员,为苏长歌请愿的百姓,实在太多太多。
真要下令诛杀苏长歌,他们估计刚走出这个门,就要被皇都百姓唾骂,得罪天下万民,这份后果让他们难以下手。
“诸位觉得这桩案子该如何判?”
大理寺卿开口。
明面上是问大家觉得该怎么判。
但实际上是不想一个人背锅,出了什么事整个大理寺官员一起扛着。
然而,伴随声音落下。
整个大理寺衙门内却是鸦雀无声。
官员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说诛杀苏长歌,但也不能说法外开恩。
毕竟宗室、丞相和士绅们都在边上盯着,他们一个个都恨不得置苏长歌于死地,谁说法外开恩,便是开罪了他们。
一时之间。
这桩案子陷入两难处境。
直到良久。
还是大理寺卿开口打破了沉默。
“诸位,苏长歌擅自处决官员,逼死藩王,乃是铁一般的事实。”
“民心固然重要,但吾等却不可让民心左右吾等判案,按照大晋律法,当判处苏长歌斩立决,整肃朝纲,诸位以为如何?”
声音响起。
众人纷纷看向大理寺卿,然后便一个个开始附和起来。
“大人所言极是。”
“吾等作为朝廷官员,绝不能因情徇私,当依法定罪。”
“吾附议。”
大理寺卿执掌整个大理寺。
上司现在说斩立决。
他们作为属官自然不会跳出来反对,也不会在这个时候不识趣的撇清责任。
毕竟大家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责任不想背,好处又想要。
天底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既如此,那还请诸位与老夫在这卷宗上联名,送去皇宫等陛下御批。”
大理寺卿说完。
属官们相互对视一眼后便起身,轮流在卷宗上签下名字。
很快,等所有人都签完后,大理寺卿长长的吐了口气,在众人的目光中写下自己的名字,接着将卷宗交给下面人送往皇宫。
民声虽然重要。
但百姓却手无实权,而且还善忘。
等过个五六年,飞黄腾达起来,谁又会记得他们今日之举的?
也就如此。
卷宗被送到皇宫后。
因为老皇帝卧病在床的缘故,看了一眼,就让丞相秦辅代为批复。
对此,秦辅感受到莫大的压力,不仅是百姓,还有皇权,虽然丞相的确可以代天子批阅,但这么做的丞相没几个善终。
于是他再三进宫请示老皇帝。
可惜都是无功而返。
没办法,秦辅只当是皇帝为了保全身后名,不敢惹怒百姓。
而为了稳住自己的基本盘,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代为批阅卷宗,最终同意大理寺给出的意见,七日后苏长歌当街斩首示众。
此消息一出。
整个天下顿时乱成一团。
苏长歌被判斩立决的事情瞬间传开。
皇都内,无论是百姓还是读书人,皆对这个判决感到不服。
抛开江南之事不谈,苏长歌为大晋王朝立言,国运金龙现世,对江山社稷有泼天大功,可最终却落得个斩立决的下场。
谁人能够服气?
太学院内。
学子们集体罢课。
或是写文章,或是借助家族势力,或是走上街头为苏长歌请命。
严院长以开除学籍作为要挟,但学子们早就不听他的,苏夫子都要没了,待在太学还有什么意思?整日听你们之乎者也?
而皇都读书人受到学子的感染。
也走上了街头。
不仅联名为苏长歌请命。
还带着百姓一起,整日堵在大理寺、丞相府、宗人府外,要求赦免书长歌。
一时之间。
整个皇都民怨四起。
太子府。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