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罢黜百家,统一思想!儒道之心,浩然正气!(第 2/4 页)
毕竟单以仁义来论,儒墨两家实在太像了,只不过墨家要极端一些。
“嗯。”
苏长歌点了点头。
墨家在此世确实难以大兴,等到后世生产力上来,倒有可能成为主流。
见状,朱圣继续说下去。
“百家思想争执不休。”
“谁都想争夺天命,以自家学派的义理,来制定人道规矩。”
“眼见于此。”
“亚圣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必须要证明儒家道理天下第一。”
“将仁义变成世俗的规矩。”
“于是,他所想到的法子,就是和文圣一样周游列国,与各家学派辩论,以此证明儒家仁义,才是天下唯一的出路。”
“可惜,当时的百家学派太强。”
“亚圣并未成功。”
“不过却给儒家争到了一份天命,以自身之道,补充了儒家道理。”
话音落下。
苏长歌轻轻颔首。
人性本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舍生取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等。
这些道理全部都是亚圣留下的。
他虽然没有终结乱世,没有说服百家,但却留下了诸多道理。
而此时,朱圣又说起了礼圣。
“礼圣和亚圣一样,同样出生于乱世,但他的诸多理念与亚圣相悖。”
“性本恶,就是礼圣所提出来的,他觉得天下太乱,不在于思想的纷乱,而在于行动,世人的恶行没有得到强有力的限制。”
“为此,他所想到的答案。”
“就是隆法重礼。”
“以律法来惩戒恶行,以礼法来约束人的言行举止,教化世人向善。”
“于是,在礼圣及其弟子,再加上法家的共同努力下,乱世被终结,天下最终一统,律法成了世人行为不可逾越的底线。”
“在这点上,礼圣要比亚圣好。”
“可也衍生出新的问题。”
“同一个王朝内,各家学派、不同势力之间的权利斗争层出不穷。”
说到这,朱圣叹了一口气。
苏长歌则听的津津有味。
亚圣和诸子百家的这段历史,与他前世某段历史较为相似。
但自礼圣开始,历史就有很大出路。
不过他的思想,倒是很像那位虽没被封圣,但道理却流传千古,惠及世人的荀子,论贡献而言,他丝毫不比亚圣要低。
言归正传。
亚圣和礼圣,他们都碰到了跟自己差不多的问题。
自己是逐出儒家中的害群之马。
他们正值乱世,百家争鸣,他们所做的则是逐出世间误导百姓的害群之马。
亚圣想要靠道理来辩驳。
可惜没有成功。
而礼圣靠礼法和律法,想以律法威慑,礼法教化,但权势却可以无视律法,礼法也成了权势者维护自身合法性的工具。
当然,再怎么也比打仗要好。
至少礼圣的做法。
将斗争都控制在规矩内,嘴炮成了常态,不像乱世那样动辄以命相搏。
正想着,朱圣的声音再次响起。
“董圣继承了亚圣之说,觉得天下之乱,不仅在于行为,还在于思想。”
“王朝虽然统一,百姓得到安定,但诸子百家依旧在争夺天命,一个个都想着取代儒家,从而相互之间勾心斗角,攻讦算计。”
“对此,董圣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王朝统一能平定乱世,那么思想统一便可以使天地大同。”
“道理,只要一家就够了。”
“于是董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诸子百家赶尽杀绝,焚毁百家之书。”
说到这里,朱圣似乎想起了什么,叹道:“老夫曾见过董圣的残魂,就如你我现在这样,他将这些事情讲给老夫听。”
“而老夫当时所困惑的问题。”
“与你相差无几。”
“罢黜百家后,思想上统一了,但又没完全统一。”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