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知晓(第 2/4 页)
高母吓了一跳,瞪了儿子一眼,怪儿子说话不中听,然后开始和稀泥:“昨天给你媳妇打电话,她说这个暑假回来待几天,你问过具体哪天回来吗?八月过去幼儿园又开学,就回不来了。”
高毅江不希望妻子掺进来当和事佬:“吃完饭跟我去你张二叔家跟新阳道歉。”
高朋举不说话。
高母看丈夫脸色越发难看,忙劝儿子:“和你爸去, 今天这事是你不对, 一个村里住着, 别闹得日后见面像仇人似的。”
父亲在一旁虎视眈眈地看着,母亲又劝着,高朋举这才不情不愿地应下,落在他身上的视线才移开。
至于刚刚儿子指责他做这个大队支书的事,高毅江没有提这事,当年退伍下来回到村里,他就被村民选上做村长,后来慢慢当到大队支书,春耕秋收,遇到农村最忙的时候,他永远不会在家里,妻子虽没有说过,他也知道妻子心里的苦,孩子们有意见,他也都默默地咽下。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他是高兴的,可村里的人口流失却越来越严重,有些村里只剩下四五户人家,全部是老人。
大批的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就这么慢慢消失,这不是他想看到的,但也无能为力,他也盼着走出去的的年轻人,特别是考上大学了的年轻人毕业了回乡,像张新阳这样有才学的大学生,又抱着振兴家乡的理想回来,实在是一人难求。上面讲的金山银山怎么好,如果没有人在农村里扎根,什么山都好不起来。
说是下午去道歉,出家门却是在晚饭后,高家父子两个往村西头走,高朋举虽然不想去,却也不敢和父亲顶着来。脚下的路走过多少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谁家有只狗,谁家养了几只鸡,没有高毅江不知道的。天已擦黑,家家户户开了灯,从村里走过能看到许多人家坐在院子里吃饭,看到高家父子经过门前,端着饭碗到门口热情地打声招呼。
高毅江满脸堆笑,不时停下来和村民说上几句,高朋举跟在父亲后面走走停停,心思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很快就到了张家。
来到张家门口,院门没关,老远就看到张家三个人坐在院子里吃饭,他们看到高家父子进门,张老汉笑着放下筷子站起身迎接,张母赶紧到里屋拖了两张椅子放到窗户下让坐,而张新阳到房间里找来了两把芭蕉扇,分别递给了高家父子赶蚊子。
“毅江过来了。”
“二哥你们快吃饭,我也是吃完了没啥事闲溜达。”高毅江快走几步,高朋举跟上。
张老汉用手心擦擦嘴,搬着自己坐的椅子到窗下:“正好吃完了,来来来,坐,坐。”
三人在窗户下坐定。
高毅江虽然和张老汉在说话,也注意着那边张家母子的举动,他进来打招呼时,突然发现张二嫂就没有平日里热络,脸上也淡淡的,他就知道儿子真的闯祸了。
两个人先是口不对心聊起了水稻灌浆的闲话,高毅江很快说明来意:“朋举今天这事做得不对,我带他过来给新阳道歉。”
张新阳正在吃饭,听到这话也停下来,回头看过去,正好见高叔对他招手:“新阳过来。”
张老汉一头雾水,也没出声,等儿子过来才问:“出啥事了?”
高毅江知道张老汉好面子,怕他误会,忙照实地把事情学了一遍:“……这事不怪新阳,新阳说得没错,农民瞧不起农民,才让人瞧不起。”
张老汉这才知道儿子被欺负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