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万般皆下品(第 3/4 页)
“那小缘你打算什么时候去上学,你爸,你妈都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只能守着家里三分地,你有特殊能力不假,但也不能自大,多读书对你有好处。”
“是啊儿子,当年我要是听老师的话没有撤学打工,也许家里的房子都盖起来了。”李清河唏嘘。
“你还说呢,那时候你一心就想着田里的泥鳅黄鳝,如果把心思用在读书上,起码也能考个高中。”张翠兰抱怨。
“哎呀,那时候黄鳝泥鳅不是来钱快吗,我手艺又好,迷了钱眼,根本不知道读书的好处,说起来我还带去学校炫耀来着,现在想想班级里的羡慕,只怕是嘲笑居多吧。”李清河苦笑,“看看现在,那些用心读书的,不是拿着国家铁饭碗,就是在外做生意赚大钱,别墅小车开着,生活好不自在,哪像我们,没日没夜还围着家里鸡鸭转,真是,真是......”
“世事无常,大肠包小肠。”李道缘冷不丁来了句。
“......是这个理。”李清河不懂李道缘的梗,却明白此话的意义。
“爸妈放心,我懂读书的好处,师父也让我多读书,我的意思是等明年,我六岁的时候再去学校。”李道缘道,并不打算提前入学。
“六岁也行,六岁的话也少了很多麻烦。”李清河和张翠兰相视点头。
读书是有年龄限制的,可不是想读就读,没到七岁一般情况是不准上一年级,只能读幼儿园。
以李道缘目前的表现,幼儿园肯定无缘,上小学又差了点岁数。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孩子能早点正式读书,当然也是为了早点把孩子甩出去,父母是用尽了办法。
最简单也是最难的自然是找关系,华夏是一个人情世故的社会,关系到位什么都不是问题。
再来就是谎报年龄了,这方法主要看接待老师和孩子的表现,要是孩子足够聪明,接待老师也没有卡的心,那就能顺利入学。
国家为什么规定七岁才能上小学,可不是无的放矢,大数据表明普通人要在七岁才有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如果孩子不够聪明,提前上学反而会害了孩子。
最后是比较骚的操作,直接修改身份证上的信息。
你别说,这看起来最不靠谱的方法,其实在农村最常用,因为这个时候个人身份证管理还没有那么严禁,修改身份证信息是时常有的事。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