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各司其职(第 3/4 页)
再高也得忍受。
反正最后都有学生买单。
对于王平来说,核心是外挂,哪个老师都可以。
无非是效率高低。
他自然不愿意在人工成本上花费太多。
如果是名师,勉强可以接受,能帮他遮掩一二。
中间力量,对于他而言,并不重要,流失就流失了。
唐思思对此有不同意见,
她一向坚持,名师获得成本太高,数量又太少,中间力量的老师才是决定一个机构发展壮大的基石。
如果简单的对上海本地的中学老师进行一个划分,塔尖上的自然是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的教学名师。
比如外国语中学的朱萍老师。
sh市英语特级教师、世界外国语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
曾获sh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全国中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一等奖……
塔尖以下,就是那种既有天赋,又有经验的老教师。
这些人,因为缺了一点机缘,实力虽然不差,但名气只局限于本地区。
即使这样,这些人也是各大培训机构争夺的焦点。
几十上百万的年薪,屡见不鲜。
以北辰教育目前的体量,还没资格参与到里面。
它和好未来争夺的名师,还只是一些带有幸运属性的老师,有一定的能力和经验,教学生涯中教出不少top2的学生。
这些人在退休后,被中小培训机构挖走,继续发光发热。
由于供需不平衡,随着整个社会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挖这些人的成本,也是水涨船高。
唐思思根据实际情况,建议王平,“咱们还是要储备一些骨干力量的。”
王平没有反驳,“那就把重点放在那些青年教师上,他们的潜力更大,可塑性也更强。至于那些已经定型的老师,愿意来就来,愿意走就走,尊重个人意愿。”
唐思思只能同意。
看来老板把目光着眼于未来。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