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十一章 法律与道德(第 2/4 页)

    此时大明不太重视法律,这也是朱翊钧不能按照《大明律》处置官员的原因,此时大明从朝廷到地方,所有官员以伦理道德自居,凡事问迹不问心,现在伦理道德占据高地,官员凭着良心做事,百姓苦不堪言,朱翊钧虽然反对张居正在北方推行一条鞭法,不过他赞同张居正推行考成法。

    朱翊钧并不想成为一个因自己好恶惩罚官员的皇帝,杀人容易,让众人宾服很难,四书五经提倡读书人节俭,可是每个人都有私欲,大明又有几个能做到海瑞这样?

    理想主义虽然很好,也是百姓的福分,如果大明有十几个海瑞,每人管理一省,那么大明百姓永远不会推翻大明,可是这现实吗?

    百官让朱翊钧节俭,他已经做到几分,裁撤宫里宦官和宫女,又减少宫内一切用度,百官是否像张居正一样双标?让皇帝做表率,自己铺张浪费,奢华无度?

    大明的官员任命,大部分由廷推决定,内阁、吏部、都察院、还有朱翊钧本人,决定山西官员人选的问题。

    大明的廷推,由文官和皇帝决定,朱翊钧也不能决定官员的人选,他想任命官员,只能找他们商议,官员不由廷推而进者,这是不合法的,朱翊钧可以赏赐季伯常为锦衣卫百户,这是因为锦衣卫是皇帝的私人护卫。

    廷推由吏部尚书王国光主持,朱翊钧坐在椅子上,内阁和都察院分左右而立,廷推并不适用于内阁大臣,因为内阁在名义上,属于皇帝的秘书班子,司礼监是私人秘书班子,廷推也不能由内阁和皇帝决定,大明官员十分看重廷推,由吏部会同都察院、九卿共同廷推,没有九卿也可以。

    不过皇帝不能中旨任命官员,内阁也不能推用官员,这样会导致很多议论,弊病也很严重,不由吏部而得职位,往往会被排挤,官员也会感觉羞耻。

    吏部尚书王国光把廷推的名单公布出来,一般一个职位,会有两三个人选,这些人选由皇帝勾选,再由大臣们商议,最后廷推出结果,公布出来。

    朱翊钧对官员任命感兴趣,不过他要压制自己的欲望,现在大明官员任命,还是由张居正决定。

    张居正经常以私人函件的形式,授意他亲信的总督、巡抚,要他们如此如此上奏,然后张居正以内阁大学士的身份,票拟批准自己的建议,为了鼓励自己的亲信,有时还会给亲信的函件上暗示,这种做法确实有些不妥,这些事在其他官员眼中,就是上下其手,培植自己私人势力。

    想要做事,培养自己的私人势力,朱翊钧认为没有什么,大明幅员辽阔,想要做事就要有人去实施,不过张居正这种强权做法,对他与他的亲信是良法,对整个大明官场,有害无益。

    各省与各省的情况不一样,推行政策不能一刀切,各府、各县行政效率的增进,必然是缓慢的,有些事五年可以做成,利用强权一年完成,就会有很多弊病,强求效率曾高,就会造成各府、各、州、各县的不安,造成整个文官集团的分裂,最后搞来搞去,还是转到伦理道德问题。

    张居正要求朱翊钧节俭,可是他本人奢华无度,这些事官员都看在眼里,他有权力时,很多官员就弹劾他,邹元标弹劾张居正,被打折一条腿,发配到贵州。

    还有魏允贞也上疏弹劾张居正,这些人都在攻击张居正的私德,而张居正的私德,确实做的不好,张居正要求其他官员节俭,但是他不能以身作则,这当然会给人口实,这也是张居正倒台后,很多人都参与清算的原因。

    朱翊钧并不想清算张居正,如果他清算张居正,以后谁还会为朝廷做事?

    功劳是功劳,过错是过错,有错的地方要责罚,有功劳的地方,也会给他记上,趁着张居正活着时多打击他,这样也能保全他的家人,这也算朱翊钧的良苦用心。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彼岸之主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剑啸灵霄 过河卒 山河志异 武圣!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五仙门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志怪书 阵问长生 叩问仙道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剑来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最多阅读 一念永恒 剑啸灵霄 剑来 我不想上梁山 九阴九阳 彼岸之主 武圣! 中州录 武道天途 为龙之道 仙父 卧虎藏龙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志怪书 神话之后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不朽凡人 阵问长生 仙逆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