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喜事终于来临(第 2/3 页)
“当时家庭贫困,向亲友借了三千元,父亲没有经济能力供我上学了,只能另寻门路。”
“你有写作才华,以后加强搞文学创作吧,这是一项高尚的事业,将来写出一部大作,就能当上作家了。”
“那是我理想的事业,尽管条件差,我一直没有放弃。”
陈红丽忽然问他:“哎,你愿意到校当代课教师吗?现在校里正缺一名教师,正好你从外面回来了,我可以帮你争取一下,怎么样?工资虽然不多,但毕竟是一个职业,你可以顺便照顾父母种田理家,晚上搞创作。”
田林山惊喜地说:“当代课教师,我当然愿意了。”他转念一想又疑虑地说:“恐怕这不是一件轻易办成的事情吧,听说这些事必须请客送礼才能办成,我一无文凭,二没门路,三缺财力,只怕行不通啊!”
“我帮你说话,缺多少钱,我可以借给你。”
“那就拜托你啦!”
随着朝阳冉冉升起,田林山时来运转,他的第一篇微型小说《田间小路》终于在《南都晚报》上发表了,挣来八十元稿费。这使田林山苦闷的心情稍微得到一丝安慰,他激动了地认为:报刊杂志社的编辑,没有将他这个农村作者遗忘,以后的作品将会源源不断地发表出来。
邻里人起初听到他的小说发表了,都很震惊,过了几天,看他的家庭情况并没有一点改变,又说起了风凉话:“发表了文章也不能当官发财,写了几个月,只得几十块,太不划算了,种一亩地还能收入上千块呢。”
还有人说:“几个月才挣几十块,不如我打两天工,能挣一百块。”
一个放牛人也随声附合:“他还不如我呢?你看我除了地里的收入,还养一头牛,能卖一千三百块。”
“看来,田林山写一辈子也难挣来一座盖房钱。”
田林山听到这些风言风语不禁发出感叹。快过中秋节了,他收到这些零星稿费,在日常生活上,不过是杯水车薪,贫困给他带来的心理压力丝毫不减。
这时,陈红丽来到田家报喜,她对田林山说:“我向校长谈了你的情况,校长同意让你当代课教师,这件事要快点办,免得夜长梦多。”
田林山喜出望外地说:“这么快就办成了。真得感谢你。”
陈红丽微笑着说:“怎么这样客气呢?以前我们是同学,以后我们是同事啦,还用感谢吗?”
田林山激动地说:“你给我点燃了一盏明灯,给我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陈红丽说:“下一步你还能参加高考,争取考入师大进修。”
张振安听说陈红丽帮助田林山当了代课教师,心里十分不满。他和陈红丽的父亲副乡长陈国栋曾在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两家常有来往。张振安知道儿子张云龙正在追求陈红丽,担心中途有变,决心配合儿子防止陈红丽和田林山产生恋情。于是他专门来到学校,以训导的口气对她说:“你跟田家有啥关系,凭啥替他操心?我家门口有个高中毕业生,求我帮忙进校代课,我正要替他安排,你都把名额送给别人了,让我咋向邻居回话?自家人你还照顾不过来呢,怎么去关心别人?听说你还借钱给他,这更错了,田家是个大穷坑,永远也填不满,何年何月把钱还给你。”
陈红丽说:“在学校时,田林山就爱好文学创作,我读过他的作文,在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是对他另眼相看,学校缺一名教师,正好推荐他去代课。”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