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这可是造反的基础(第 3/4 页)
文启东看到,受罚的学生,回家后不但没有得到家长撑腰,反而会因为自己表现不好,遭到家长的责骂,有些还会被家长再教训一顿。
其实这种教育方式,在原时空的九十年代,还是存在的,这也使得,在社会上,九十年代以前的学生,不论从事工作的贵贱高低,吃苦耐劳和抗压性都很强。
据说,国外那些真正的精英贵族学校,要求也是很严格的,也是有体罚教育的,只有那些公立的平民学校,才推行放任教育。
可惜,我大夏国没有学到人家真正的精髓,乌七八殃的糟粕倒是统统学了回来。
不得不说,西方的教育除根计划很成功,当一个国家的教育,全部被西方洗过脑的人掌控后,再过三二十年,当七八十年代的人也死后,几千年来,唯一的,没有断了文化传承的文明,就会从根上断了,留下的只是一个似是而非的空壳。
对于两位秀才先生的教育方式,文启东不会视其为糟粕而去否定,他只是在教授学生自然科学知识时,在思想上对学生加以引导,以免学生的思想被固化了。
想改变延续了近千年的儒家理学,把禁锢人思想的理学更换掉,就得从根上来改变。
单存的杀戮是不行的,你不可能把读书人都杀完,把读书人都杀了,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族群,直接就回归了蒙昧的原始社会,会变成和美洲大陆上的印第安人一样,在愚昧中被先进文明灭族。
山阳镇自从建成后,镇内的学堂可不是只有道医学校,还有一间较大的学堂,是政务处建立的山阳书院。
这所占地十几亩,大小房舍近五十间的书院,是真正教习四书五经的地方,整个书院有年纪不等的学生六十多人。
在古代,家里出一个读书人是很耗费钱财的,一般的农家根本就供不起,那些穿越到古代贫农之家的穿越者,家徒四壁,却能靠着读书科举,走上人生巅峰,看看就好,不能当真。
文启东开班的道医学堂,吃穿全包,免费就读,而政务处开办的书院,可是按山外的书院行情收费的。
之所以不免费,是文启东对书院中那些二三十岁了,还一心想要科举当官的读书人,没兴趣免费供其吃喝。
不要看山阳书院成立不久,可也是在修武县挂了号的,书院开学时,还请来了县城内的王教谕。
虽说王教谕是被五十两银子请来的,可作为一县的文教负责人,他的到来,也算让山阳书院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既然书院建起来了,镇内的居民都认可山阳书院才是正统,文启东也不会刻意阻止镇内的学生去就读。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