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超越‘药圣’可还行(第 3/4 页)
虽没见到病人,不能真实的做出诊断,但通过张管事的描述,文启东对病人大致有了判断
张家少爷总体就是先天体质差,导致的体弱多病,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调理医治,身体的各种大小毛病都出来了
这就不是单纯的治一种病了,看样子需要全面的调理
治病得需要药材,到太原府城后,文启东给张管事开列了一些可能需要的药材
作为府城,各种名贵药材比下面的县城要全,张家又不差钱,提前采购准备一些药材也不算啥
这几天,寻购一些珍稀药材的活,也是张管事忙绿的事务中,一个重要的事
文启东开列出来的一些名贵药材,不是看张家不差钱,故意让张家多花钱,而是需要研究对比,各种药材的实际成分和作用
对于中药材,通过学习‘灌输’相关的知识,文启东现在对中药材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中医治病,两点很重要;一是诊断,二是药材的运用
诊断,从古至今,在望、闻、问、切这大的框架下,每一个名医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但不论是啥绝活,最关键的是要能精准诊断出病情,不能准确诊断病人病情,治病用药就是害人
对于药材的运用,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很精确的标准,都是‘验方’,啥叫验方,就是凭借经验,验证流传下来的药方
这也是中医药在西医的冲击下,被那些‘舔狗’攻击的由头之一
中医治病,是采用对人体最挈和的天然物质来治病的,人,生活在自然环境里,天然的物质成分,用对了,对人体的附带伤害最小
但这也造成了,同样的病症,同样药方,治疗效果有时却不同
这种误差,其实就是天然物质成分含量不同的误差
不同地域生长的药材,不同地域出产的同一种类物质,其微观组成成分是有差别的
古人没有现代仪器,具体的药材物质成分不能精确,只能靠一代代流传下来的经验来判定
这也是中医治病,特别是高明的中医治病,讲究一人一方的原因,再讲究一些,配方中的药材产地出处,泡制手法,存放环境等,都有说头
这些困扰中医的难题,难不倒开了挂的文启东
学习中医第一关,诊病,一般人没个十年八年学不出来
文启东这不到二个月就‘学成’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