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贾县令的野望(第 2/4 页)
为了完成任内的税赋,地方官员只好把这些税赋,都加派到还保有自己土地的自耕农和小地主头上。
古代的社会生产力本就底下,明朝末年又赶上气候反常,农户地里的收成少不说,还三年两头欠收绝收。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耕农需要承担的税赋还逐年增加,到了天启和崇祯年间,一户自耕农,要担负起原先十户几十户的税赋。
这样高的支出,哪是普通的自耕农户能负担的起的,为了完税,自耕农们只好把田地,卖给那些不用交税的官绅读书人。
恶性循环开始了,这样的土地兼并,在明朝末年达到了高峰,陕西有些县,一个县能收取税赋的自耕农,不到本县原有农户的五十分之一。
怎么办,县里的官员和衙役只能杀鸡取卵,把剩下的自耕农也全部逼破产。
失去了土地的自耕农,为了活下去,只能起来造反……
就是这修武县,去除了王府及官绅们的土地,能交税的自耕农也是不多了。
修武县衙,贾县令躺在躺椅上,悠闲地喝着茶,旁边的无烟炭火把整个书房烤的暖洋洋的。
喝了一口香茶,把手中茶杯放到躺椅旁边的小茶几上,贾县令感叹道:“这椅子,坐久了,会消磨人的意志啊!,那道士如此会享受,还能道术有成,难不成真是嫡仙人转世?”
旁边的师爷接过话头,奉承着贾县令,“就算那道士是真仙人,现在不也在太尊的管辖下……”
“你说那道士,既然修道有成,那么劳心劳力的收治那么多流民干什么?,难道真为了福德……?”
贾县令虽来到修武县时间不长,可凤山观这个地名几乎天天都能听到,对凤山观内的一切当然不陌生。
这不,身下的躺椅,旁边的小茶几,那燃烧的无烟泥炭,都是从那山谷道观里离流传出来的。
对于自家东翁的心思,旁边程师爷心知肚明,无非是对道观的土地钱财起了贪念。
贾县令是淮安人,其祖父、父亲都是举人,虽其父祖都没能考上进士,但他父亲是做了十几年官的,官位最高做到了县丞,家里也拥有良田千亩,算是书香小富之家。
到了贾县令,三代的积累,终于出了他这个进士,虽只是三甲末尾进士,但也算更换了门楣,成了真正的官绅之家。
人的欲望会随着外在条件而变化,贾县令家只是举人功名时,家有良田千亩感觉还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