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工作组的到来(第 1/4 页)
整个四八年的冬季,山外是战火连天,山谷内的三家村村民们,却仍过着祖辈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日子。
直到这一天,山外的工作组来到了三家村,才给平静的村庄带来了一些变化。
一行三人的工作组,是在四九年的春节过后,来到三家村的。
工作组来三家村的工作,一是统计人口,二是查看土改的工作进程,工作组的接待工作,由村长文传根负责。
过罢年才瘸着一条腿回来的村长文传根,把工作组安排在,文启东刚回来时住的那个院子内。
房屋去年已经修缮过了,三间房屋都重新做了屋顶,安装了门窗。
修好的房子,其中一间成了教室。
整个去年下半年,村里的村民,一直在修补房子,基本上把村里被战火焚烧的房子,都整修了一遍,使得三家村看上去不再是一副残垣断壁的景象。
村民们忙着修缮房屋,恢复生产,文启东向老汉文明亮提议的建窑厂,拖到过罢年都一个多月了,还没取得全村人的同意,动工建窑更是遥遥无期。
对此,文启东也不提这事了,除了教村里的十几个孩子识字,只一心过自己的小日子。
一个冬季的时间,在文启东暗地里亲自出手的情况下,凿穿了三米多岩石层,打出了一眼自涌泉式的水井。
这眼自涌泉,每天能自流出十来立方的水量,不但满足了文启东的用水需求,就是他家的几亩地也不愁了。
文启东用石块,围绕着自涌泉水井砌了两个水池,挨着被抬高且盖住的水井口旁边,是一个两三平的小水池,池子里的水用来洗菜淘米等用途。
井口和小水池几米外的下方,挖了一个小半亩地的大水池,有了这个已经算是一个小池塘的大水池,日常洗涤衣物等物品时,就不用再跑到村子里的水井处了。
工作组进村时,文启东正指挥着村里的十几个半大小子,给自家地里的冬小麦苗浇水,美其名曰,劳动锻炼。
今年春季,太行山南麓的雨水不多,文启东的这几亩地,一直处于干旱状态。
文启东的几亩地,由于又处于高处的坡地上,土质不肥沃不说,还容易干旱。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