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进城换粮(第 1/4 页)
文启东准备给村里找的副业,是建一座窑厂,专门烧制一些日常用品瓷器去售卖。
在明时空时,有文启东技术指导的瓷窑,能烧出精美的瓷器,在明末时空很是畅销。
来到近代时空,文启东看了焦城区域内的民众生活用品,基本以粗陶为主,如果烧制出一些美观耐用的日常用瓷器,只要价格低廉,绝对有销路。
而且烧窑这个行业,不需要从山外购买任何原料,所有的原料,在葫芦沟内都能凑齐,只要村民们能下力干活就行了。
可以预期,有文启东的技术指导,窑厂烧制的东西,绝对是领先这个时代的,再把售价放低,一统整个焦城市场绝对没问题。
就是有了好产品,文启东也没想着做大做强,把三家村搞成景德镇,能占领焦城矿区市场,再向周边县城扩散一下,获得的收益,就够三家村吃饱饭了。
听到文启东说,是准备让村里建窑厂,老汉文明亮考虑了半天,问道:“老七啊,你说有烧窑的技术我不怀疑,就是烧的东西,能不能卖出去呢?。”
停顿想了一下,文明亮又说道:“要说制盆、制碗、烧缸的窑口,山外附近的县城也有两个,那些窑口,都是烧一次停两月的。这建窑厂,真的能行?。”
文明亮的话,让文启东对这个山里的老汉有点刮目相看了,一个山里的老头,居然还懂市场,知道山外的事。
对于帮村里建窑厂,文启东并没有多强烈的愿望,对文明亮的疑问,文启东稍微解释了一下。
“老哥说的也是,瓷器这个东西,家里买一个就能用好久。不过,我能教给村民们烧制的瓷器,和山外那些窑口烧的东西不一样,要比他们的东西,质量好的多。”
怕老汉文明亮想其它的,文启东补充说道:“建不建窑厂,给村民说说,要看村民们的意见。另外,就是建窑厂,我教会村民后,其它的事我不会再管了,也不要分红利润。这个要提前说好。”
老汉文明亮考虑了半响,在治疗室的门槛上,磕了磕已经熄火的长烟斗,说道:“这事我看行,我这先给村民们说说,等传根回来,就可以组织人开干。”
对老汉文明亮的决定,文启东不置可否,本就是顺带的事,村里想建,自己就做做技术指导,村民们要是不想建窑厂,对文启东也没啥损失,还正好省事了。
时间一晃,又是几天过去了,眼看天气越来越冷,为了给自己储备好过冬的粮食,文启东决定带上制好的三百多斤精盐,到矿区集市上去换粮食。
想把这三百多斤细盐运出山谷,要么靠人用扁担挑出去,或用独轮车运出去。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