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进城换粮(第 2/4 页)
要是靠人挑,一二十里的山路,这三百斤盐最少得需要三四个人,人少了受不住。
文启东不想带那么多人,就把李木匠家的独轮车借了过来,准备用独轮车把盐运出去,回来时,还可以用独轮车把粮食推回来。
就是用独轮车,以出山的路况,也得需要两个人合力,才能平稳的把三百斤的重载独轮车推出去。
帮忙的人选,文启东喊了老汉文明亮的大儿子文传学,还有一个是李二娃。
老汉的大儿子文传学今年快四十了,一儿一女,大女儿今年十四岁,小儿子十岁,妻子在小鬼子投降的前一年,被小鬼子隔着一道山梁用枪打死了,这几年,也没有再娶,独自一人带着儿女过日子。
李二娃今年才十六岁,是李木匠的侄子,说是侄子,和自己儿子也差不多,因为李二娃七岁时,他爹娘和一个妹妹,在鬼子第一次进山扫荡时,就都遇害了,是李木匠把他养大的。
文启东找这俩人帮着推车,当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帮着干活了,有好处可拿,不会白帮忙。
虽然三家村总共就剩一百多人,可这一百多人中,那也是分亲疏远近的。
老汉文明亮,那是还没出三代的本家,李木匠自从得了一套精钢木工用具后,就成了文启东随叫随到的自己人。
人情世故,哪怕是文启东这个半仙,也不能免俗。
文启东带着文传学和李二娃,推着独轮车还没出村,文传根家的闺女小梅,听说三人要进城,直接黏在三人的身后,非要一起跟着进城。
才十岁的丫头片子,要跟着走一二十里的山路进城,这不是累赘吗。
好说歹说,许诺回来给她买糖,带一根红头绳,都没有打消小丫头跟着进城的意愿。
最后喊来了文传根的婆娘,面对自己的亲娘,任性的小丫头,在她亲娘的巴掌下,也没有取消进城的想法。
看小丫头挨着揍,还不改进城意愿的倔强眼神,文启东只好对文传根的老婆说道:“好了,侄媳妇,不要打了,她想进城看看,就让她跟着吧。你放心,跟着贫道进城,出不了事。”
话音还没落,文传根媳妇就停住了就没下力的手,不好意思的说道:“她七爷,这,这不听话的死丫头,就麻烦七叔你看顾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