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放任(第 1/4 页)
崇祯三年的九月中旬,在一千多团丁的押送下,近十万流民大迁徙开始了。
流民从黄河岸边的营地出发,沿着黄河北岸,一路向东,要靠着自己的一双腿,走到海州的连云镇。
一千多兵丁的主要任务, 不是护卫流民的安全,而是看护几百辆粮车的周全。
这几百辆粮车上的几万石粮食,是八万流民东行迁移的保障,要是没有了这些粮食,几万流民就会变成饥饿的暴民。
赶车的车把式都已换了人,原先的那帮张家口伙计,领取了自己工钱和赏钱后, 空手回去了,至于马匹和马车,都被文启东留了下来。
这一次近十万流民的迁移,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结果,是一次被迫的移民行动。
而且对流民迁移的运输问题,因为流民增加的太快,以前小批量走运河的船运移民计划,已经行不通了。
由于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文启东只好搞一次全员流民徒步大行军,一次性的把流民都带走。
不把这些流民带走,依靠山阳镇和周边地区的粮食,已经填不饱这么多流民的肚子了,只有到了连云镇,依靠海船运粮, 才能让这些流民活下去。
文启东一次性把黄河岸边的流民,全部带走后,黄河岸边的临时流民营地也被拆除, 以后不再收治流民了。
没办法, 以怀庆府以及周围地区的粮食收成, 养活不起这样大规模的流民营地。
以后的流民, 都让其自行到连云镇去,文启东最多在沿途设几处施粥点,不会像以前那样收治流民了。
不过,几年来,山阳镇崛起消化的流民,和这次带走近十万的流民,已经把附近几个府的失地农民,收集的差不多了。
特别是怀庆府的几个县,一些压榨佃户太狠的地主,他们田地里的佃户都跑光了,如今已经缺租他们田地的人了。
对此,有些乡绅地主跑到县衙府衙去说事,但怀庆府的各级官员,却都不予理会,让其自行解决。
但他们这些小乡绅地主,面对朝廷都招惹不起的凤山观,能有什么办法解决,只好想法到外地招佃户。
对自己带走了部分乡绅地主的佃户,文启东毫不在意,你这些人自己把佃户逼走,如今找不到佃户租种田地怨谁。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