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到海外分土地(第 1/4 页)
古人对蓝星有清楚的认识吗?。
总观华夏几千年文明史,还是有一些智者,对天空和大地,做出了接近于真像的解说。
提出最接近真实宇宙解说的人,是战国时期的古代天文学家张衡,他提出了:天之包地,犹如壳之裹黄的“浑天说”。
这种学说,已经很接近宇宙的真相了。
可惜,由于历代统治者,为了自己‘天之子’宣传的需求,浑天说最终败给了天圆地方说。
天圆地方说,加上汉代开始的天人感应理论,是古人对于天地人三者关系的理解,是东方神话中,天庭和地府存在的基础,同时,也为汉文明的祖先崇拜,提供了合理的注解。
这种融合了儒、释、道的学说思想,虽有利于一个民族传统文明的延续,但也制约着这个民族的开拓精神。
自从这种思想理论完善成熟后,东方文明,就失去了开拓进取的精神。
今天,文启东要借着明末的乱世,利用自己的金手指,强行把汉文明的绝对属地,在这个异时空,再向外扩一圈。
看到自家观主拿出来的东西,会议室内众人都很新奇,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挂好蓝星平面图,摆好地球仪,文启东用手中竹节教棍一敲桌子,开口说道:“安静,下面我们来开会。”
听到文启东的呵斥,众人立即闭上了嘴,会议室内立即变得鸦雀无声。
文启东满意的点点头,清了一下嗓子后,开始了自己的计划演讲。
看着台下的众人,文启东说道:“今天,我主要讲今后流民安置问题。
首先,本观主定一个基本原则,以后的流民安置,不能再以山谷和山阳镇为安置地点。
山谷就不用说了,山谷的人口今后只能出不能进,没有本道爷的手令,这一条不容更改。
山阳镇对外来人口的接受,从今天起,要严格按照《人口接收条例》来执行,不能随随便便啥人都接收。
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山阳镇能养活的人就那么多,如果镇内一下子进入了十万人口,结局就是土地生产的粮食不够吃,大伙都饿死。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