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文道长,你要郡主不要(第 1/4 页)
清荷郡主做为藩王的女儿,按造祖制,在婚姻上是和公主一样,不是嫁人,而是招入幕之宾。
公主的入幕之宾称为驸马,郡主的入幕之宾称为仪宾。
不管是驸马,还是仪宾,在挑选入幕之宾时,公主和郡主对自己的男人,选择的权利很少或是没有。
既然是入幕之宾,顾名思义,就是找倒插门的女婿。
因为嫁给公主和郡主的男子,除了一个名誉,一份俸禄,既不能科考也不能当官,所以,高门大户,或是感觉自己还有前途的读书人,是不愿意去做入幕之宾的。
这样一来,明朝的公主和郡主,她们的婚配对象,大部分都是不第的读书人或是一些商家子弟。
而且在人选上,公主的驸马,往往是由太监们运作的,一些太监为了贪利,能把一些傻子和病秧子都选做驸马,这样的婚姻可想而知。
郡主的仪宾要好一些,毕竟那些藩王们闲着没事,自己的嫡女招仪宾,也算一件大事,就会对人选过过眼,挑拣一番。
清荷郡主年龄也到了,需要招仪宾了,可她的父王早死,两个亲哥哥还没能继承藩王封号,赵王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当家人。
上一次进京,先皇皇后张嫣,看在养生丹的面子上,也出于拉拢文启东的目的,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了一句,招文启东为清荷郡主仪宾的话。
当时天启皇帝还没死,做为一国之母的皇后,说出的话那就是懿旨,要不是后宫中,皇帝的乳母客氏太强势,说不定皇后张嫣的一句玩笑话,宫里的太监们就去认真执行了。
虽是一句玩笑话,也没有去执行,可年轻的清荷郡主却把这事放到心上了,近两年来,每当自己母亲和兄长提起给他招仪宾,她就拿先皇皇后的话来搪塞。
她的母亲和兄长一听还有这事,就信以为真,不再另行挑选仪宾,等待宫中的消息。
对于能招凤山观的观主为仪宾,赵王府是愿意的,这可比找一个穷秀才或是一般商家的子弟强多了。
因为宋员外的原因,赵王府对凤山观是很了解的,当然知道,要是真能招那道士为仪宾,赵王府就赚大了,这简直就是抱回家了一只下金丹的‘金鸡’啊。
可这一等就是一两年,连皇帝都换了,清荷郡主都十八了,宫中也没下指定仪宾的懿旨。
没办法,家里的郡主都快成老姑子了,不能一直等吧。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