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劳碌命(第 1/4 页)
京城中的崇祯皇帝开始了除阉行动,修武县北面平原与丘陵交接地带,随着春天的到来,几千人的大开荒工程也开始了。
几千名吃饱穿暖养了二三个月的流民,绝大部分人的身体都已经恢复健康,春暖花开之际,发动起来建设自己的家园,一个个都是激情澎湃干劲十足。
这样规模的开荒工程,虽然比起那些征役几万几十万人的大工程不算什么,但在小小的修武县,那就是大动静了。
几千人发动起来开荒,不是每人给把工具就行了,各种物质的消耗也是很大的,这些消耗需要大量的钱财来支撑。
这些开荒需要的物资,都需要从县城购买,也就是说,要把大量的钱财在县城花掉。
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文启东已经两次用基建,拉动了修武县的商业内需,两次基建所花费的近十万两银子,让相关的商家,也赚到了丰厚的利润。
这样的投资数额,对一个只有一万多人口的小县城来说,真正是大手笔的投入了。
可惜,大投入产生的利润,都让那些有官绅背景的商人赚走了,落到贫民身上的不多。
尽管知道自己的大投入,只是肥了一部分商人,文启东还是得继续花钱,想把一万多亩荒地,开垦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没有前期大投入是不行的。
开荒不是每人刨出来几亩地就能种庄稼了,要是那样容易,也不会有那么多流民了。
其实,流民缺乏的不是土地,而是开垦土地的生产工具,以及坚持到土地产出之前活命的食物。
这些限制流民开荒生存的难题,在文启东这里就不算个事。
修武县城内,随着文启东的开荒基建工程开工,沉寂了几个月的县城再一次热闹起来。
凡是能为开荒工程提供物资的商家,都显得生意兴隆很忙碌,有些店家为了能满足工程的用货量,不但加大采购,还扩大了生产。
不过,加大采购和扩大生产,这些都是需要添加人手的,小小的修武县城内,一时之间,居然出现了用工荒。
不是真的招不到人,而是找不来熟练工,县城里的那些熟练工,大多是商家自己培养的,本就有活干。
而且,商家自己培养的熟练工,多是商家背后主人家的家奴,不可能背叛自己的主人去跳槽。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