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三十二章 乱战一(第 1/2 页)

    崇祯天生是个犹豫的年轻人,杨嗣昌卢象升他们反对增兵宁锦,可陈新甲也不是奸臣,天天面对着皇帝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搞得好些文官也跟着附和,说新军成军还有时日,万一宁锦防线有失,则京师危矣,这就是大明以文御武的弊病所在,不懂军事,可所有人都可以议论,甚至瞎指挥,祖大寿来信说他可以坚持,但并不等于万无一失,文人天生的纸上谈兵,在这一刻表现得淋漓尽致,好些御史开始参劾洪承畴卢象升杨嗣昌他们,说他们不顾国家安危,只知道逢迎外来人,不知以身报国,却学外来人奢侈无度等等,连带内阁浑浑噩噩整天无所事事,还说既然现在国家有能力,为什么不即行收复东北直捣黄龙,为什么一定要等新军?难道大明没有外来神兵就收复不了东北?

    五月多尔衮多铎领兵已经到达义州城,大量粮草和两万清军加上济尔哈朗一万余人马,现在锦州外围已经有三万余后金军,数万蒙古鞑子也在赶来,皇太极是狠了心要拔掉宁远和锦州这两个大明最后的屏障,他吸取了过去强攻宁远受挫的教训,这次就是准备长期围困打持久战的,所以多尔衮一来就加强扫清锦州外围,大凌河畔地势开阔,明军筑有很多军堡,多铎率数万清军分头出击,各个击破,将锦州城外围据点一一拔除,并进一步在锦州城外筑起几座营垒,深挖壕沟,环城而列,切断锦州和外部联系,并开始派兵挑衅,此时清军上层都已经知道大明有一批神兵助阵,情报显示外来神兵并不多,满打满算数千人,这样的数量在他们看来并非不能接受,以全国十几万骁勇善战的勇士,加上蒙古数万人马,即使面对数千以一当十的火器部队,没有太多压力,前次损兵折将乃是轻敌所致,并非不可战胜,此次有备而来,只要稳扎稳打,定能一鼓作气将这股势力剪除,几乎所有的清军将领都是抱着这种心态,只有多尔衮内心始终有一层莫名的担忧,他密切关注着多铎他们的行动,每次都细细询问出去的清军,战况如何?碰到的是何种明军?是否周围有异常等,派出的哨探远超往常,他在等,等这一批神秘怪兽部队的出现,而后面皇太极也在加紧乌真超哈汉军旗的组成,一旦发现怪兽部队的踪迹,两万余汉军旗就将蜂拥而至,用火炮对火炮,一决雌雄。

    锦州城内,气氛紧张,祖大寿虽然准备充分,奈何手下对阵清军屡战屡败,他已经有了心理阴影,眼看城外数万清军集结,不害怕是假的,即使上次城管战胜清军,那也是小规模战斗,和大规模作战不可同日而语,况且锦州城内的关宁军有一部分是蒙古人,清军早就派人联系过他们,要不是上次城管小胜,这些蒙古人早就准备投降了,因此整个锦州看起来稳若泰山,其实只是表面现象,内里好几个将领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就看明清两军对垒谁的赢面大。

    此时辽东巡抚邱民仰新上任才两个月,和前任巡抚方一藻一样都是文人,驻军宁远,他知道明军野战肯定不是清军对手,更愿意坚守,一来就对祖大寿等人吩咐,不要和清军浪战,即使一定要战最好布以车营,就是以乌龟壳阵对付,策略上是完全正确的,关键是明末文人互相掣肘,很多事并不是他能左右的,尤其关宁军这些骄兵悍将,象总兵马科唐通王朴这些人,基本都是军阀本性,表面支持巡抚决策,暗里都是各行其是,所以邱民仰的政令并不会被完全贯彻执行,前段时间对阵清军小胜,清军埋头修筑义州城不来骚扰,助长了这群军阀的侥幸心理,于是这一段时间来,小股明军经常和清军游骑游斗,而且还赢多输少,他们不知道这是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的计谋,最好把关宁军全部引出来,一举歼灭才好。

    大帐中多尔衮听着各路清军游骑的汇报,感觉明军比以前胆子大多了,他明白这是一年多来清军几次失败导致的结果,清军扫荡周围,明军还能做出一定反抗,这正是他需要的,可惜都是小股部队,不值得大动干戈,他要等的一是怪兽部队的踪迹,二是吸引明军大股有生力量,围点打援,各个击破,所以他在放纵手下挑衅,有时还故意让手下露出破绽,目的就是要引蛇出洞。而一旁的多铎却没他那么好脾气,多次要求领兵威胁宁锦大城,都被多尔衮拒绝了,以至于多铎都开始埋怨多尔衮畏首畏尾不象大清勇士,为此事兄弟俩天天吵架,连郑亲王济尔哈朗都一筹莫展。今天又是如此,几十股数十人的清军游骑和明军夜不收的战斗,未见有异常,多铎认为光挖壕围困不是办法,还得找机会修理一下明军,提升己方士气,必须让明军知道,不是清军的对手。

    多日来宁锦周围数次小规模冲突,双方互有胜负,的确未见有异常,多尔衮内心虽有隐忧,奈何轻视明军的天性,加上多铎三番五次要求出战,他也想看看明军反应,于是今天多铎再一次提出领兵出去,只是犹豫片刻,答应了,要求是只许挑战,不许攻城,而多铎则满心欢喜,带领三千勇士直奔锦州城下,他也想看看搞得济尔哈朗损兵折将的那些明军究竟是个啥样,几个牛录的清军大摇大摆,肆意挑衅,锦州东关守将吴巴什望着城下黑压压一片清军,赶紧飞报城内的祖大寿,祖大寿迅速赶来,见是后金伪豫亲王旗号,知道多铎来了,命令城上加强警戒,万不可掉以轻心,同时命令城上火炮对准建奴大军,做好一切准备。

    多铎是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和多尔衮同母兄弟,历史上是大清第一名将,攻蒙古,伐朝之鲜,围锦州,破李自成,擒福王,扬州十日都是他的战绩,一辈子就是杀啊杀,而且还很荒唐,前几个月为了替多尔衮对付皇太极,还霸占了第一汉奸范文程的妻子三个月,直到被皇太极罚了一万两银子,几个牛录才罢休,骨子里天生看不起汉人,此次领兵前来锦州挑战,多少听从了多尔衮的建议,远远的只挑战,不攻城,手下博洛等战将摇旗呐喊,不把对面的明军放在眼里,时不时还派出十几人一组迅速突进,骑到合适距离对着城上射上几箭,挑逗城墙上的关宁军将士,祖大寿吴巴什眼看着城下清军嚣张跋扈,却无可奈何,开炮吧近处就那十几个人,一炮下去得不偿失,鬼都打不到一个,不开炮吧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清军挑衅,吴巴什对祖大寿说,下面清军才三四千人,不如开门冲杀一次,或者让一直好吃好喝的城管军再出来打上一仗?祖大寿拒绝了,从皇帝到辽东巡抚,要求只有一个,守住城池,任凭建奴如何嚣张,一定要忍住,不得浪战,而那一千城管军,名义上归他节制,其实根本不听他的,尽管几个领头的官职才刚升千户,可其补给装备军饷都不是他出的,与手下纪律松弛的关宁军将士格格不入,每次有事只能是商量而不可命令,这个时候让他们出去,也只能给朝中那些官僚口实,什么排除异己,什么让客军送死,他可不想在大战在即时惹下麻烦,所以尽管城外清军挑战,他还是忍住了没冲动。

    一连十多天多铎带着几千清军连续挑战,城内反应全无,不由得胆子越来越大,博洛甚至带着几百清军绕过锦州开始扫荡锦州西面的军堡和村落,一时间松山,杏山,大东屯,高桥周围都开始发现清军游骑踪迹,后方警报频频,连宁远这个后方基地也开始发现清军小股人马骚扰,辽东巡抚邱民仰只得如实上奏,请示方略,兵部陈新甲请示崇祯,认为不可任由建奴肆虐,尤其后方宁远山海关蓟镇,放着十万关宁军不动为不妥,必须反击,连崇祯都觉得对于小股清军不能畏首畏尾,宁远不容有失,原来固守城池的想法开始动摇,这就是文人不懂军事瞎掺和的结果,于是兵部认为应该出击的指令交到了邱民仰手上,陈新甲甚至还派来了根本不懂军事的兵部职方主事马绍愉来监督,使得整个辽东防御开始出现混乱,祖大寿固守锦州,后面宁远一带却开始你来我往小规模搏杀,这一切看起来明清双方互不相让,其实明军不知不觉中中了多尔衮引蛇出洞的策略,清军此来就是要大量杀伤明军有生力量,不断地消耗激怒明军,最好引得九边重镇倾巢而出,他好来个一锅端,彻底解决大明主力。

    一个多月,战火弥漫,场面虽然不大,可塘报天天都有,不是清军击杀了多少明军,就是明军打杀了多少建奴,大明朝堂上再次找到了议论的话题,众多文人你一嘴我一语,大部分觉得该主动出击,不能如此被动,搞得皇帝本人也开始有热血冲头的感觉,主要是建奴上次吃了大亏,关宁军实力增强,加上手头有点钱,后面还有神兵卫兜着,觉得国家每年几百万两银子养的边军不该如此萎缩,因此默认了前方小规模冲突,而兵部尚书陈新甲和辽东监军张若麒更是因为一段时间来,关宁军与清军并未落败为由,力主再派边军加入,无非就是自以为是,自信过头,崇祯皇帝对陈新甲还是信任有加的,感觉说得有道理,如今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应该有和建奴一战的实力,于是在众多朝臣的鼓噪下,下旨让蓟镇总兵白广恩率一万人马驰援宁锦,本来崇祯还想派洪承畴出任蓟辽总督,全面指挥九边各部队,奈何听到大明防御策略有变的高师成匆匆赶到,和连襟崇祯密谈了一夜,总算稍稍冷却了一下皇帝的盲目自信,已经发出的圣旨当然无法追回,那这里洪承畴等诸人就不再出发,算是给双方一个台阶下。

    高师成回来后向管委会汇报了皇帝和百官的做法,管委会商量后觉得,这是明朝统治者不知己知彼的结果,没有派九边几个总兵一起上已是万幸,反正松锦大战在所难免,现在先让明军吃点苦头有好处,不然他们那种天朝上国,唯我独尊的思想不会改变,只要几个真正有战略头脑的大明中流砥柱还在这里,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况且新军再有几个月基本就能成军,先让大明自己去乱战一段时间吧,历史惯性很强大,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有新军在,九边全沦落了也不怕。

    从蓟镇遵化到宁锦几百里地,那些文官不知道想的什么,让蓟镇总兵白广恩率军支援宁锦,甚至还想从密云大同调兵,亏了孙传庭一力反对,上奏皇帝说蒙古异动不可轻调,并派两万秦军进驻张家口,严防蒙古鞑子进犯,才没有让朝中那些空想家得逞,所有人不知道的是,蒙古各部除了派数万大军赶去宁锦外,还布置了近四万蒙古军准备报上次大败的仇,一年多来草原上物资贫乏,冻饿好长时间了,就等着打进关内再次洗劫,如一群饿狼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扑上来撕咬。另一面吴克善率领的八万蒙古骑兵,到达喀喇沁旗之后稍作停歇,就直接往锦州去,奔宁城,建平一路南下,绕过喀左,进驻药王庙一带。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大夏文圣 剑来 异香 洪荒之青虚 仙逆 志怪书 不朽凡人 冰河洗剑录 聊斋大圣人 我师叔是林正英 武圣!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修真门派掌门路 修炼9999级了老祖才100级 玄鉴仙族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蛆蝇尸海剑 过河卒 仙宫 剑啸灵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