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零四章 张溥问计(第 1/ 页)

    此话一出,周延儒有几个想不到,一个自己和张溥的事如此隐秘,高师成竟然说历史有记载,谁都知道,二个是高师成说这是小事一桩,人家根本不当回事,那就是说他自己是白担心了,三个是皇帝竟然支持办刊,还给了个礼部侍郎的头衔,听高伯爷的话,分明是给自己一个机会,说动张溥出来主持,他思考了一下,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是给张溥一个高官头衔算是报答了他运作的恩情,二最主要的就是了了自己被胁迫做牵线木偶的尴尬境地,的确是两全其美,当即拱手谢过高师成,说一定说服乾度出来报效朝廷云云,他不知道的是,高师成这番言语,化解了一个天大的案子,就是明史上有名的毒死张溥案,使得原本周延儒不堪张溥背后操纵,指使吴昌时用毒酒害死张溥的事件,烟消云散,直接帮助了几个大人物,也算是高师成因为周延儒的转变所给的一点回报。

    当下周延儒回府认真思考了两天,和高师成交谈的每一句反复推敲,终于明白自己是多虑了,就在自己面圣的时候不经意说到了办刊物的事,想不到崇祯真的愿意拿出礼部侍郎的职位,更加肯定神兵卫没有害他之心,都是实言,证明他们是真心的,张溥满腹经纶,名义上由他周延儒保举名正言顺,顺水人情,这样一个马上可以让自己脱离牢笼的机会摆在眼前,不抓住才是天大的傻瓜呢,于是瞧准机会,立马向皇帝推荐,说前庶吉士张溥,一手好文章,曾历中枢,已经在家赋闲好几年,天下书生甚是看重,不若由他来主持,即可显皇上知人善任,又可为大明推行王化,望皇上考虑云云,崇祯被高师成他们洗脑,也知道江南才子不好管理,张溥是江南书生领袖,听神兵卫说过,对读书人宜疏不宜堵,他还是明白的,由他来主持,一个张溥算是大明体制内人物,二个让他把江南几个刺头转化过来,感觉两全其美,于是崇祯点了点头,让周延儒再去问问神兵卫,对于用张溥这样一个人是否有看法,那意思就是说,这份刊物是神兵卫要办的,朕是同意的,最好有神兵卫认可的人来做,这样的圣谕自然是鱼来网凑,正中下怀。

    张溥此时在皇庄已经一个多月,初时从南京一路先到了天津,所见所闻震撼莫名,天津几经战火,该是民生凋敝,然而所看到的却是一片百废俱兴生机勃勃的样子,与他见过的各地决然不同,这里的节奏显然快很多,少了许多拖拉的官样文章,多了实干匆忙的身影,就连街上也多了很多衙役在维持秩序,流民乞丐比之江南都少,各种来往车辆估计一个省都找不出这么多,马车,手推车,偶尔的钢铁神车,实在是太多了,他找到了杨廷麟这个天津知府,问起为什么天津看起来如此忙碌,几乎没有闲着的人,杨廷麟看着昔日的同僚,江南的名士,不禁叹气道,乾度你以为这里就算匆忙了?你是没看见神兵卫的忙碌,那才叫忙的连吃饭都没功夫呢,我只是学了个皮毛,就已经忙得脚不沾地,这么说吧,你看到城北还有一段城墙没有修好是吧,上千民夫估计还需要一个月才能补上,但若是让神兵卫来,估计百余人一两天就会弄好,杨某在这里一年,做了一生都做不了的事,仍然差距甚远啊。张溥不敢相信,杨廷麟的干练是有名的,连他都对神兵卫的效率都自叹不如,那么这大明就真的没几个人能做到如此了,他想了想说道“天津如今生机无限,商贾云集,比之江南也更胜一分,兼之民无菜色,秩序井然,伯祥兄造福一方,功不可没,奈何叹气?难道神兵卫真有仙法,能撒豆成兵,点石成金?”杨廷麟看了看这位名满停下的前同僚,“乾度以为当今圣上如此器重,朝廷大部官员争相来此是假?不说撒豆成兵点石成金,其神鬼莫测翻天覆地的本事,却是真真切切就在眼前,杨某平生所学在这里全然是萤火比之皓月,神兵卫每个皆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我大明举人进士不值一提,光几个女神兵所学就是做我大明内阁阁都绰绰有余,更别说几位伯爷了,乾度啊,皇上屡次欲招神兵入阁非虚妄,绝非如外界传说那般被胁迫,老夫认为你是来对了地方,多走走,多看看,必然颠覆你平生所学,老夫说句大不敬的话,只有见识了神兵所作所为,方能知晓圣人亦平民耳”

    “圣人亦平民?”这句话作为读书人真的是大不敬了,里面的含义太多了,难道千年奉为经典的圣人学说真的在这里小巫见大巫?或者根本就是错的?张溥惊讶莫名,杨廷麟什么人他是清楚的,十年寒窗进士出身,不是真有感触绝无胆量贬低孔圣人,事实也的确如此,杨廷麟喝了口茶,说“非杨某人敢于冒天下之大不讳,而是在这里短短一年,所见所闻所作皆是匪夷所思,梦所不敢梦者,就是圣人亲见,也难以了然啊,乾度你只能自己去看去体验,实在是一言难尽,若天下真有神仙,那定然就是神兵卫诸公了”言及于此,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了。

    张溥从老同事府里出来,第一时间雇了辆驴车,直奔百里之外的神兵卫驻地,在那仔细观察了数天,高大的建筑,整齐的规划,远处庞大的港口,若隐若现建造中的巨大海船轮廓,不同于大明一色短衣短裤忙碌的人群,天津是大明有名的大城,可和这里一比不过是小村庄一般,杨廷麟说萤火比皓月,没有夸张,关键是人家才用了短短一年时间,若不是亲眼所见,真会以为是神话故事。

    短短几天对一向自视甚高的张溥冲击巨大,原来他一直以为自己才高八斗,帝王若是在自己辅佐下,近贤臣远小人,就能治国平天下,如今所看到所听到的全然不是自己能理解的,杨廷麟说得没错,别说大明士子,就是圣人亲来也对这鬼斧神工,移山填海的本事无法自圆其说,自己平生所学在这里根本不值一提,更别说东林那帮眼高于顶的学子了,他们差得更远,回到居所思考了多天,又走街串巷询问了很多,终于有些明白为什么大半朝臣宁可弃官不做也要去皇庄,于是下定决心前往皇庄,就是懒也要懒在那弄个明白。

    他在众多原同事的推荐下,神兵卫破例给了他旁听的资格,当然是和太子勋贵子弟一起,也算是一种惊喜恩遇,其实他不需要介绍就可以,现代人学过历史的大概知道这位明末牛人是东林党魁,他的到来自然让现代人感到欣慰,只有让江南一大帮书生有了学习现代知识的兴趣,有了扩展视野的冲动,才能在将来减少各种阻力,增强整个社会前进的动力,因此崇祯微服来查访的时候,特意安排张溥等人参加,并故意让周延儒这个新进内阁大臣举荐他,也好了了一桩公案,让张溥这个难得宣传人才有机会人尽其才。

    大明的读书人智商并不低,只是被千百年的腐朽思想禁锢,缺乏创造力想象力,只要使用得法,他们必然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原阁老徐光启和他的学生孙元化等人接触西洋学问就是如此,证明汉族接受新鲜事物接受科学思想并不比西洋人差,只是整个社会被孔夫子学说困住,再加上明末乱世没人认真探讨,才使得中华民族失去了形成系统科学观,现代各种知识被淹没在乱世求生的无奈中,最后导致三百年后严重落后西方,造成近代史百年屈辱,若是当时没有王朝更迭,没有生离死别,就明末科技实力而言,一点也不输西方,有些还比西方先进,可惜满清入关,半奴隶制半封建王朝排斥科学,排斥各种异端学说,生生开了历史的倒车,连累现代用了整整几代人才慢慢追上世界科技的发展,这里面付出的代价有多大,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得清的,为了救国救民前赴后继牺牲了多少人,不计其数,为了中华民族崛起又牺牲了多少人,不计其数,光在西方列强数次入侵下差点灭国,就够几代人脊梁骨发麻后怕多少年的。

    周延儒举荐张溥的事很快传来,张溥内心既激动又有些忐忑,激动的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出将入相就要实现,忐忑的是这个刊物是神兵卫出资发行,这神兵卫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他还是有些担心,若是什么都可以登载,凭自己的水平完全没有问题,若是神兵卫幕后操纵,注重歪理邪说,不重圣人教诲,那这份差失事就不好接。据说过几天皇帝要召见他,他思虑再三觉得应该找神兵首领面谈一次,自己心里方能有个着落,在皇庄这么些日子,他看出来,陆文夫陆阁老是管总的,陈伟峰和未见过面的范小武是抓军事的,而高师成更多的是大明和神兵卫的联络人,觉得自己要问就问他们最主要的阁老才有准信,所以这天特意请了个假,一大早就来到皇庄神兵卫临时办公室递上名帖求见陆文夫,陆文夫一看是大牛人来了,赶紧让人请进来,亲自端茶倒水,着实让张溥受宠若惊,一个劲地道谢,一连声说不敢当,不敢当,陆文夫知道他是有事来找自己,所以不矫情,直接开门见山,说夫子这几天在皇庄感触如何?张溥笑了笑,说百闻不如一见,神兵卫果然与大明迥然不同,做事雷厉风行,一切只看实效不重理论,人人平等无分贵贱,只是有一点他不明白,为何男女不分,天生万物各有分工,难道男主外女主内不好吗?

    陆文夫不是搞理论工作的,张溥这个理论专家提出的男女问题真不好回答,于是想了想,突然来了一句“先生以为我处男女平等可有妨碍之处?或者女的做事确不如男人?”“哦,这个倒是没有,感觉并无任何不妥之处”陆文夫点点头“所谓巾帼不让须眉,武则天如何?贞观之后的开元之治历史有定论,承前启后算是一代明君,若是让懦弱李显治国,怕是达不到开元盛世的境况吧,汉时奚涓之母封侯,萧何之妻封侯,宋时梁红玉,本朝秦良玉都是女中豪杰,可见若国家教育得当,女子并不输男子,而我等来自四百年后,其时男女地位已然相等,内阁有女子,各部亦有女子,有名人名言云,女子能顶半边天,夫子也看到了,我神兵卫很多女官,做事全然不输男人,故很多事不能局限于条条框框,世上本无女人不能干事的天条,都是后来人自我约束僵化所致,心胸豁达自然见惯不怪,心胸狭窄自然事事束缚。”一席话说得掷地有声,说得张溥脸红了,这世上的确没有天条规定女人不能做事,都是后人牵强附会,加上的枷锁所致。

    陆文夫接着说道“万事万物只要用心,一切皆有可能,就我等名传千里之医术,最高明的就是蒋大夫,女医生,而管理民生地方政务最有资格的也是女人,叫林雅丽,学问在我之上,现在陕西周至,我等见了她也要尊崇她的意见办事,女人除了体力上的确稍差男人外,其心细认真程度都超过男人啊,比如本朝若不是张皇后力挽狂澜,当今圣上登基自是凶险万分,而满朝文武治世经年,自天启到崇祯,可开创太平盛世?可有封狼居胥?可有国富民强?除了整天争吵不休,互相推诿,还真愧为男子,上不能报天恩,下不能抚百姓,又有何颜面说女人不如男人?”张溥的脸更红了,陆阁老说的没错,如今满朝文武有几个敢说自己强于女人?山河破碎,百姓流离,社稷蒙灰,外族入侵,财政匮乏,说句彻底的话,国家变成这样,他们这些男人难辞其咎,诚不如妇人多矣。

    见张溥大才子有所思量,陆文夫也打住了话头,他明白张溥此来绝不是为了和他争辩男女之分的,肯定是有别的事,于是笑盈盈道“乾度先生此来必不是为男女之事,敢问先生可是为了刊物一事而来?”张溥回过神来,唱了一个诺,“伯爷果然明见万里,蒙周相举荐,皇上欲召见草民商讨办邸报之事,草民思量此事乃神兵所办,必然要按照神兵卫章程来做,心中忐忑,不知该如何君前奏对,故特来相询,还望陆阁老不吝赐教”陆文夫他们早就商量好了,这帮书生想在刊物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无需抵触,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只有让他们把所有想法或者糟粕全抖搂出来,方能让天下看清孰是孰非,然后再加以引导,社会理论才能正本清源,不急于表明自己格物致知的立场,完全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即使说的天花乱坠也无不可以,反正实践出真知,你们那套行不行,有那么多现代人在这里做参照,天塌不下来,所以神兵卫对办这样一份刊物,并不苛求一定要和他们思想一致,于是陆文夫胸有成足说道“乾度先生不必过虑,此刊物第一版自然是国家大事朝廷邸报之类,捡重要者照抄即可,第二版国计民生百姓是否安居乐业,算是各地政绩如何,这第三版乃是军国大事,建奴动向,流寇消息,官军部署操练什么的,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也,第四版自然是圣人文章百家争鸣,所谓有理说理,只要不是谋逆叛国,文章景秀皆可登载,我等不会干预,第五版技术发展,格物致知,算法丈量只要有所创新,比如我处粮食为何亩产惊人,西北干旱何时结束,江河湖海地理风貌都可介绍一二,以为读者思考,第六版可考虑商贸事宜,我朝财政匮乏,何处有银钱?税负该如何?商业往来所赚几何,农夫耕田收入如何,可集思广益,第七第八版则可以民间传说,传奇故事,风土人情,话本图画之类等等皆可,总之此刊物皆按大明律法而办,不欲以我等见识强加与民,先生以为然否?”

    陆文夫所说的和现代报纸排版样式基本差不离,只是把大明书生奉为经典的圣人学说排在不太重要的位置,别占着头版头条就行,时间一长自然让全社会慢慢脱离儒家独大的理论,古人当然不明白报纸的威力,况且陆文夫说的没错,第一第二第三版都是关乎国家命运的朝廷大计之类的,表面上毫无轻视儒家的举动,真挑不出毛病,张溥想了想,觉得神兵卫不计个人得失,不阻碍言路,任何想法都可以登载,已然属心胸宽广之意,仅第五版算是格物致知略符合神兵所为,此报是他们出资发行,仅要了一个版面,自然无可厚非。可后面商业往来,风土人情,话本图画之类的按大明习惯都是些不入流的,难道这些东西也可以等大雅之堂?到时若贻笑大方又该如何?于是张溥只能硬着头皮问下去“这稼穑农事自然重要,刊印出来无话可说,只是大明商户匠户军户历来不登大雅之堂,此刊却要为其谋一席之地,怕是为天下读书人笑话,外加阁老所说传奇故事,话本之类的,怕是更不被书生接受啊”

    这就是古人和现代人认识上的差距了,陆文夫对此并未正面回答,而是旁敲侧击“先生认为他们算不算大明子民?若是,那其之举动,其之民意朝廷是否该有所知晓?先生所言极是,商贾等地位很低,然普天下十之八九皆是贫苦百姓,我等所出刊物非朝廷邸报,并非只为朝廷官员参看,而是让全天下人看到之刊物,无论贫富贵贱皆可知晓皆可议论,非为十之一二所特制,故既该有朝廷高大威仪之处,放在最紧要处,也该有民间喜闻乐见之事,放在次要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书生自可关心国家大事,而众多百姓也可从中有所寄托娱乐”陆文夫这么一说,张溥明白了,这个不是朝廷正规邸报,而是一份被天下所有人看的刊物,这个发行量必然巨大,那这个钱财投入自然也很巨大,于是又问道“在下明白了,乃是出一本老少皆宜之刊物,即开民智也扬王化,神兵卫做了一件我等想做而做不到的大事,真是惭愧啊,可张某还有一事不明,此等刊物发行全国,自然靡费甚多,难道神兵卫就不怕入不敷出?导致亏空而影响练兵大计?”

    真不愧是才子,一说就说到重点,陆文夫看着张溥慢慢说道“初时由我等出资出力,凡纸张印刷发行皆有我们资助,后期吗就要靠你们来自负盈亏了”张溥愣了,自负盈亏?这出书出刊天下人谁不知晓,乃是最耗钱财之事,若是神兵卫断了资助,此刊又将如何坚持?“大明出刊,一直是靡费之事,书生为了出书倾家荡产,尝有耳闻,听阁老言,神兵卫只是前期支持,后期要我们自行筹款办刊,说句不中听的话,我等皆是书生,如此巨大耗费绝非一二人可为之啊”陆文夫听罢,哈哈大笑“先生所言极是,办刊自然耗费巨大,但我们时代办刊却能赚得盆满钵满,不知先生愿闻其详否?”张溥再次刷新认知,一下子来了兴趣,“哦,阁老是说你们时代办刊非但不亏,还能赚钱?””正是正是,这就是风土人情,商贾信息,话本图画之类刊行上面的好处了,此刊发行全国,自然为天下人所看到,而诸多商贾因消息闭塞,导致有物无处卖,有钱无处买,比如江南粮食才二两一石,而江北要三四两一担,江南一匹丝绸二三十两乃上品,北方则要四五十两才能买到,若是量大,期间利润自然可观,只是苦于买卖谁家耳,若是此刊物每版末尾能刊载一些商家货物信息,让卖家找到买家,买家知道卖家,岂不是互通有无,促进贸易,方便百姓起居,亦可增加朝廷收入?“

    ”阁老是说让商家出钱购买不显眼版面位置,登载货物信息,便于大众买卖?“孺子可教也,张溥智商不是一般的高,一点就通,陆文夫微笑点头,“然也,此在我们处名之为广告,既广而告之之意,一可杜绝各处浪费,为多余物资找到出路,二可急地方所需,获得所要物资,各取所需,官府亦可从中适当税收,明来明往,去除走私贩私之弊,而刊物收取不定费用为之刊载消息,所取之银用来支付纸张印刷包括书生润笔费用,岂不两全其美?”这下明白了,张溥本出生江南,商业往来见惯不怪,而且和他们书生往来密切,很多事都是需要商贾出资支持的,他知道很多商贾因为消息比塞,没有卖家买家而家道中落,今年若不是神兵卫大力收购丝绸布匹茶叶等,江南好多商家必然倒闭,引起大乱,因此为商贾在全国性刊物上登载所谓广告,他自己内心是赞同的,只是还有些顾虑,怕是朝廷皇帝那通不过啊,陆文夫看出他的顾虑,接着说道“高师成已然多次向圣上提出,皇帝陛下和内阁已然默许了,先生不必过虑,只要非作奸犯科,忤逆谋反之事,你们尽可放心刊载,有事自有我等一力承担,绝不让先生受委屈”说着上前拉住张溥的手,重重握了握,那意思就是说你放心,有我们呢,你只要用心做好就是,张溥马上明白陆文夫这话的分量,皇帝内阁已经默许,多半是有油水在里面,神兵卫兜底,一切自然无风无浪,顶多被几个卫道士攻击而已,皇帝内阁支持神兵卫在这,自己还害怕什么?当即一躬到底,“在下明白了,多谢阁老赐教,真是妄读圣贤书,此利国利民之物,张某定然办好,为大明百姓谋福,为圣上分忧,本就是臣子分内之事,望阁老及诸位大人宽心,张某绝不负朝廷器重”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xs.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大夏文圣 剑来 异香 洪荒之青虚 仙逆 志怪书 不朽凡人 冰河洗剑录 聊斋大圣人 我师叔是林正英 武圣!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修真门派掌门路 修炼9999级了老祖才100级 玄鉴仙族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蛆蝇尸海剑 过河卒 仙宫 剑啸灵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