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七十七章 东林鼓噪(第 1/2 页)

    从二品的知县,大明破天荒第一个这么大的品级的一县主官,河南巡抚也才从二品,基本可以说是平起平坐,问题是这侯恂原来是户部尚书,朝廷重臣,无论从资格上还是名望上都高出巡抚一头,让他来管一个县,基本就是独立王国,谁敢插手?所以一到河南,地方大小官员都来接风,不管认识不认识,至少混个脸熟,要是叶县做好了,难保这个东林党大佬不会是下一个阁老。

    侯恂一来到叶县,先是上工地了解,几百矿工统一服色,头戴藤帽,在几台看不懂的机械帮助下已经挖出了两个矿坑,每天从这些矿坑里运出几千斤盐,他尝过,都是好盐比之市场上盐好太多,没有杂质,甚至比青盐还好,从矿里出来就直接可以食用,市场上普通盐大概一分五左右一斤,西北要两分多银子,江南最低都要一分二,而这里的岩盐出售价格只是八厘左右,不仅价格低一半,还比普通盐高几个档次,初期每天万斤出来,据说后期每天可出百万斤,这什么概念?一万斤八十两银子,十万是八百两,百万斤那就是八千两银子,只要达到十万以上每天的开采量,那么这里每年的收入除去人工开销,就抵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不止,真真正正是个聚宝盆,难怪京里很多官员羡慕嫉妒恨,想要屈就低十几级的小官来做主簿什么的,这里遍地是钱啊,而且销路不愁,由神兵卫商务处统一销售,不受大明纲盐制管辖,他这个知县只要安定地方,维持治安,算好进出帐,交接好钱财物,就完全是个悠闲的财神爷,而且为了防盗手里还有千余朝廷经制护军,有需要随时可以调某个总兵入驻,几乎就是一个独立王国,连内阁户部来押解钱物的官员都要拍他的马屁,要多舒服有多舒服。

    当然这一切都是神兵卫在主持,奇怪的是神兵卫对这么大一宗财物,竟然只派了几个人来,一个算账,一个管矿,另外几个就是啥也不问的开机械的,连管库存都一股脑交给了他这个二品知县,感觉根本不担心他监守自盗的样子,江南那些抠门的盐商见得多了,和神兵气度一比那就是天上地下,他哪里知道穿越者对盐这种烂大街日用品根本看不上眼,在他们眼里制糖都比挖盐重要得多,当然还有更多更紧迫的事要干,能派几个人过来已经算是比较重视了,而在侯恂看来那就是财大气粗的表现,整个大明都在等米下锅,多少双眼睛盯着这里的盐,自己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为大明看好这个财源。

    坐了好几年牢狱,对这个上天赐予的机遇极为珍视,来叶县没几天,他就和周至的牛金星宋献策一样,把铺盖卷都搬到矿区,命人在这里搭了个棚子,准备吃住在这里,哪知道神兵已经修建了几处简易住房,看一个二品大员住茅棚实在不忍,就腾出一间比较宽敞的地方,让他搬进来,里面啥都有,比之叶县县衙,除了地方小了点,其它无论是装修过的地面墙壁卫生休憩照明都不是县衙可以比的,都是神兵自用的高档货,普通官员根本这辈子都没见过,侯恂内心感叹真是沧海桑田,没想到自己这辈子还能和神仙打交道,时也运也。

    河南布政使亲自跑了趟叶县,恭恭敬敬说代表全省官员来拜见老大人,侯恂明白河南一省藩库不会没来由跑这来,一肯定是为钱而来,二还是为钱而来,果然茶杯还没见底,布政使先是恭维老大人复出,以后同在河南为官,希望能彼此提携照应,紧接着就是话题一转,说河南连年灾荒,朝廷一直没有银子拨下来,为了救灾,河南各地官员为了百姓紧衣缩食,甚至动用藩库存银全力赈济,以至于亏空巨大云云,侯恂听到这,做了个手势,赶紧打住,你别说了,老夫我早心知肚明,你来就是为钱,不是老夫不买这个面子,而是这叶县矿盐才刚开始,没有积累,况且这都是皇上内阁直管的,一分一钱都有账可查,至于河南藩库亏空的事,老夫真的爱莫能助,你们只能自己想办法,来找老夫还不如自己直接上表给皇上呢,否则朝廷早晚会清查,至于怎么补就不是老夫所能问的了。

    河南布政使当然是为钱来的,不过不是来打叶县矿盐主意,而是打史钦差手里的现银米粮主意来的,于是说老大人教诲的是,我们河南官员也都是这么想的,无论怎么困难都要把这些窟窿给填上,然后话锋一转,说东林党君子现在一个个都受朝廷器重,侯大人你外放来为朝廷守金库,另一个新进大员史可法来河南做赈济钦差,相得益彰,有两位大人坐镇西北,必然使得西北面貌大改,假以时日,百姓必然安居乐业,百废俱兴云云,说得侯恂云里雾里,后辈史可法出任钦差满朝皆知,是神兵卫推荐的,他走出镇抚司则是承印王承恩推荐皇帝首肯的,这哪跟哪啊,和是不是东林党没有瓜葛吧,疑惑归疑惑,既然不是来打钱的主意,听还是要听下去的。

    接着布政使把史可法架空河南全体官员,另行军队救灾,手握百万银子百万粮食,却不肯让地方处理,地方稍有懈怠,即被扣押等等说了出来,末了说这大明救济历来由当地官府主持,难道朝廷法度已改?那要他们这些官员作甚?不如全体裁撤了事,所以好多官员都上表求去,这史可法太不把地方看在眼里了云云。侯恂一听明白了,是为了钦差夺权的事,不过史可法既然身负皇命,有权调度一切,你们地方若有意见,可以上表请示皇帝啊,来找我这个刚出牢狱戴罪立功的人干嘛?

    布政使见侯恂有些上钩了,索性大着胆子说武夫当朝历来凶险,史可法手握巨财却重用武夫,朝廷投鼠忌器,不能拿他怎么样,可苦了百姓,大人想必知道当年孔有德为一只鸡谋逆投敌故事,都是为了钱粮,素来兵过如篦,已经有好多百姓来告状,说强取豪夺,欺男霸女,若是如此下去,怕是会引起兵祸,说这次前来,是想请老大人找机会和钦差大人说说,还是由地方正统官府来主持赈灾,让那些丘八回营驻防,以防生变。

    侯恂是个聪明人,一听如此缘由,知道这是地方被架空捞不到油水,藩库又有亏空,至于军队扰民也是难免,只是这史可法是东林后辈,朝廷倚重,不该不知道国家重文轻武的政策,全用武夫而置地方于不顾,显然不合规矩,内廷也毫无动静,感觉说不过去,自己的道德使然,内心觉得不能让武夫当道,况且这布政使说得也诚恳,总不能让河南全体官员看着分内事袖手旁观不是?于是本不想参合的事,他还是答应写封信提醒史可法一下,这才把远道而来的布政使大人打发了,侯恂久立中枢,知道皇帝只是碍于神兵卫面子,其实对于史可法绕过地方直接用军队做非分之事肯定有想法,作为朝廷二品大员,又在河南地界,觉得还是该上个表表示一下自己的意见,所以也没多考虑,就写了一份奏折,说最好不要让军队参与救灾,他们只要守土有责就可以,赈济灾民本是地方文官的事,不能全交给军队来管理,否则职责不清,将来容易互相推卸,致使国家法度混乱云云,又写了同样信函寄给还在河南的史可法,让他多注意些明枪暗箭,这样做不合朝廷规矩,也是不合整个官场规矩的。

    侯恂是二品大员,东林明宿,他的意见完全符合东林党的主张,一到京师就引起了许多官员的认同,军队丘八只是用来打仗的,赈灾这样精细的事就该由文官来做,朝廷二品大员的肺腑之言,立即很多人附和,从神兵卫出现到现在纲常颠倒,男女无防,到盐铁专卖,把持朝政,威胁大明,破坏法度,擅改祖制,私募军队,与民争利,公然反孔,欺凌王室,养寇自重,勾结倭寇等等,反正所有能想到的词全都抄了个遍,洋洋洒洒文章锦绣,先是一个两个朝臣,看到内阁皇帝没反应也没责罚,开始一批一批地进表,一个比一个写的露骨,甚至有的东林党徒直接开始骂皇帝了,说他数典忘祖,上干天怒,引贼入室,昏庸无道,骄奢淫逸等等,说大明就要毁在你这个昏君手中云云。任凭内阁如何解释,底下就是咬住不放,而且开始把矛头指向内阁,几个阁臣都遭到了弹劾,首付刘宇亮,次辅薛国观,大学士杨嗣昌,洪承畴,范复粹全都没有幸免,一时间满朝汹汹,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

    这一切都是东林党挑起的,连南京都有奏折来要求皇帝反省自己,赶紧驱逐外人,恢复祖宗法度等等,也是几个月来满朝文武第一次在看不懂的情形下的总爆发,这几天皇帝只要一上朝,百官就揪住不放,要求这要求那,就是要皇帝彻底清洗内阁,驱逐外人启用忠良,搞得首辅刘宇亮心灰意冷,几次上表求去,薛国观等人也只能做样子跟着上表辞职。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大夏文圣 剑来 异香 洪荒之青虚 仙逆 志怪书 不朽凡人 冰河洗剑录 聊斋大圣人 我师叔是林正英 武圣!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修真门派掌门路 修炼9999级了老祖才100级 玄鉴仙族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蛆蝇尸海剑 过河卒 仙宫 剑啸灵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