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与ARM的进一步合作(第 1/4 页)
萨克斯比两天后,就到了安阳。
和他前后脚抵达的,还有从英吉利赶过来的公司总裁克里斯·库里。
单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来arm对于这次会面的重视程度了。
陈哲这次倒是没有偷懒,亲自和赵敬去机场接了两次,算得上是相当有诚意了。
第二天,双方就开诚布公的展开了正式的交涉。
没有出乎陈哲的意料之外,萨克斯比开门见山提到的,就是那个哈佛体系的结构应用。
毕竟,这个体系结构的出现,对于arm来说,无异于是具备划时代意义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个就要需要从什么是哈佛体系结构说起了。
哈佛结构相较于之前arm一直采用的冯诺依曼结构,在设计思路上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是通过2组独立的总线,来对接指令和数据,后者则只需要1组,采用的是分时获取指令和数据。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吧:
比如一间馒头房,需要的原材料就是面粉和水,分别对应指令和数据。
那么哈佛结构就是在这个房间的设计上,专门开了两个门,一个送面粉,一个送水;
而冯诺依曼结构,则是只开一个门,面粉和水都走这一个门,为了不让二者撞在一起,就采用了分时的设计,也就是先送一次面粉,再送一次水,然后再送一次面粉……这样循环往复。
所以,显而易见,前者的优势在于高效率、安全可靠,劣势就在于高成本。
而后者则和它恰恰相反。
至于说到这两种结构孰优孰劣,那是分不清的,也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因为各自应用的领域不同。
萨克斯比和库里所看重的,也正是这种应用领域上的不同。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