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九十七章:顾锦年东荒一统策,永盛天怒,文武辞官,朝野震动!【求月票】(第 4/4 页)

    毕竟和亲的事情,就是礼部负责,不严惩一番的话,说不过去。

    可动到了尚书这个级别,就有些夸张了,礼部尚书之一,这可是天官啊,基本上大夏每一件事情,都有他的影子在里面。

    杨开被革职,虽然只是暂时的,可这种暂时更加恐怖,下面有这么多人等着这个位置。

    真要皇帝不开心了,换一个就换一个,你又能如何?

    可一旦礼部尚书杨开被革职,那就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因为这件事情受牵连了,大大小小无数势力都要倒台,就是这么夸张。

    只是这一切也都能忍,杨开在朝廷里还算是人缘不错,只要陛下不是铁了心要换走他,等风头一过,大家说点好话。

    顺便再让太子出面,也就差不多了。

    然而,设立东厂的事情,这就很离谱了。

    监督百官。

    这不就是一把悬在他们头顶的刀吧?

    而且让一群太监宦官来监督他们?说实话他们的一举一动,岂不是全部要暴露出来,想要搜集他们的证据,其实根本不难,找人时时刻刻盯着就行。

    如此一来,大家的小命全拿捏在陛下手中了。

    皇权集中,这很夸张,他们没有谏言之权,或者是真得罪了陛下,忤逆了陛下,是不是说以后要被秋后算账?

    再说句不好听的话,永盛大帝还是理智一点,可换下一个皇帝不理智咋办?

    谁招惹他,他就让东厂去查,查完之后多多少少有点问题吧?

    一但有问题,卡察一刀脑袋下来,还不会有人帮你说话,因为你做错在先,死了活该。

    大夏王朝有御史已经够了。

    现在又来个东厂,这如何不让人心慌?

    “恳请陛下三思而行。”

    “设立东厂,监督百官,此等行为,会引得百官生畏,往后无人再敢直言,祸乱朝纲,再者即便设立东厂,也不可让宦官为政,应当请儒道正直之流掌权。”

    “可保公平。”

    此时此刻,宰相李善开口,他很严肃,希望皇帝收回成命。

    这事开不得玩笑。

    “恳请陛下三思,宦官执政,千古奇谈。”

    这一刻,百官齐齐开口,连武将都跟着开口。

    没办法啊,原本是文武对立,我喷你你喷我,双方敌人很明确,而且立场不一样,喷来喷去无伤大雅。

    可现在多了一个东厂,监督百官?权力更是比御史还大。

    毕竟御史想要弹劾一个人,先要收集证据,然后再慢慢调查,确定了再上来弹劾,弹劾了,大家就开始嘴炮,说赢了就没啥大事,说不赢就倒霉。

    一切都有操作空间可言。

    可现在让宦官来执掌东厂,大家都别玩了,这些宦官明显是跟着皇帝的,也就是说,查谁和不查谁,完全就是皇帝说了算。

    甚至说,如果得罪了这帮宦官,可能自己也倒霉。

    自然而然,文武得联合起来,抵制这件事情。

    “三思?”

    “匈奴国窃取国运之事,尔等要是有一人提前与朕说,朕都不会这般。”

    “至于百官生畏?若没有做亏心事,为何惧怕?”

    “莫要在这里找什么借口,此事朕意已决。”

    永盛大帝也很直接。

    借助这件事情,直接设立东厂。

    东厂这个概念,在他脑海当中早就浮现了,只不过他一直不知道什么时候说出来。

    因为说出来,必然会被百官抨击。

    可现在借助这次机会,刚好利用起来,这就是帝王权衡之术。

    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深思熟虑的。

    能说出来,基本上就要实行。

    而面对百官的劝阻。

    永盛大帝只是心中冷笑。

    “恳请陛下三思,臣绝不同意此事。”

    这一刻,李善跪了下来,他目光坚定,望着永盛大帝,死活就是不同意这件事情。

    随着李善跪下来了。

    其余百官也纷纷跟着跪下来了。

    “请陛下三思。”

    他们没有这么刚,可跪下来后,就代表着与李善站在同一阵营上。

    毕竟李善乃是百官之首,当朝宰相,他都开口了,大家要是不跟随的话,那就等着被逐个击破吧。

    皇权与相权的弊端,也就是这种。

    皇帝永远是一个人的。

    抛开太监这些天之家奴不算。

    而百官则是一群人的,虽然互相抨击,但遇到事的时候,还是团结一致,抵抗的也只有一个东西。

    那就是皇权。

    “好。”

    “好。”

    “好。”

    永盛大帝连连点了三次头。

    他没有多说什么了。

    百官的态度很强硬,坚决不答应,如果自己强行要求下来,惹来的麻烦会很大。

    虽然说,皇权至上,可没有百官的话,也没有作用。

    至于说什么直接换一批,这完全是空谈,国家每天有多少事情?耽误一天都不行。

    如若直接换一批,大夏想不出事都难。

    而且能在朝堂上的官员,背后都有无数势力,他们要是全部被革职了,大夏也就彻底乱了。

    最终,永盛大帝深吸一口气。

    缓缓开口道。

    “东厂之事,朕再三思一二,不过设还是要设,先斩后奏之权收回,调遣之权改为辅左,悬灯司与镇府司竭力配合东厂,至于调查之权保存。”

    “刘言,给朕好好查一查,和亲之事,到底是谁在幕后搞鬼。”

    永盛大帝以退为进,这群官员最怕无非是先斩后奏,外加上东厂权力过大。

    既然如此,那就稍作更改,把这些权力先收回,往后再看。

    只是此言一出。

    李善依旧开口道。

    “陛下,此事臣会调查的水落石出,请陛下放心,给予臣半年时间,会给陛下一个交代。”

    “东厂之事,无论如何不得以宦官掌权,可设东厂,监督百官,但由大儒掌控,否则人心惶惶,于朝政不利,与大夏不利。”

    李善面无表情道。

    他还是拒绝。

    这种事情,就是不能答应,除非让大儒来管,毕竟大儒会站在一个中立角度处理事情,不会偏袒皇帝,也不会偏袒他们。

    这些宦官不一样,纯纯的就是偏袒皇帝。

    甚至说难听点,就是皇帝的走狗,让他们掌权,绝无可能。

    “大儒掌管?”

    “你怎么能确定,此次和亲,与儒家没有关系?”

    “少给朕废话,如若尔等不答应,全给朕告老还乡。”

    永盛大帝倒也直接。

    自己退了一步,结果这帮人还不让步,那就都别玩。

    可是,当此话一说。

    李善却神色坚定,将自己头上的官帽缓缓摘下。

    “既陛下执意,臣李善,今日辞官。”

    李善开口。

    一瞬间,大堂安静到死。

    几乎令人窒息。

    堂堂大夏宰相,当朝辞官?

    这事足够引起王朝动荡。

    可下一刻,又是一道声音响起。

    “臣,胡庸,愿辞官回乡。”

    是吏部尚书的声音。

    胡庸开口,不过话术要好一些,没有李善这么刚。

    很快,一道道声音响起。

    文官这边几乎一个个脱帽。

    武将一块,也在咬牙犹豫,最终还是深吸一口气,将官帽摘下。

    因为如若皇帝执意如此。

    他们早晚要出事。

    与其如此,不如现在乘着有人带头,一起闹事。

    反正法不责众。

    这一刻。

    永盛大帝沉默了。

    可内心的愤怒,却如同火山喷发一般。

    怒不可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彼岸之主 异香 剑来 仙逆 大夏文圣 武圣! 志怪书 神话之后 不朽凡人 玄鉴仙族 中州录 谋局 仙父 小狐妃,太凶萌 剑啸灵霄 最强兵王混花都 修真门派掌门路 低调在修仙世界 过河卒 洪荒:截教副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