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七十四章:新学!知行合一!大夏天灾!降临!【求月票!】(第 2/4 页)

    明学两千年前的确是天下主流,明智讲理,大国之间也要讲道理,以礼为主。

    那个时候打起仗来,两国来使都必须要在战场上互相谦让一二,然后大家按照流程来打仗,如果对方损失比较惨重,鸣金收兵的话,就必须要停手。

    甚至还要送一些物资过去,免得对方出问题。

    后来兵家出来了,打起仗来愣是一点规矩都不讲,什么乘胜追击,兵不厌诈,偷袭,火攻,围城,反正为了赢什么手段都用上。

    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推崇明学的国家都灭亡了,久而久之各国君王一看。

    这学问害死人啊,大家都讲道理还好说,碰到一个不讲道理的没法玩。

    而且你也没办法啊,你联合大家一起谴责他,然后他很难受,为了不然大家谴责自己,索性就把大家一起灭了,这样就不会有人说自己了。

    故而,明学瞬间败落,不过随着盛世到来,明学又回到了主流,当然这一次是改良版的明学,读书人之间的礼道,尊师重道。

    天地君亲师,就是明学的核心,完美符合政治需求,所以明学又被抬起来了,当然兵家照样无视,只不过需要的时候会拿出来,不需要的时候,谁都不搭理。

    “第四呢?”

    顾锦年继续问道。

    “第四就是以最后一位圣人的儒学为主体,名为国学,入仕为官,造福百姓。”

    苏文景给予解释。

    这个顾锦年懂。

    目前各大王朝的主流就是这个,一个人即便学问再高,可终究是能力有限,这个能力主要还是取决于身份地位的原因。

    读书人当夫子,即便是教一百个学生,三年一课,穷尽一生算六十年也不过是两千学子。

    而这两千学子,大部分也只能止步于识字这个阶段。

    能真正懂道理的最多两百人,而能成为正儿八经的读书人,踏入儒道境界的可能就二三十人,然后这二三十人,能真正牺牲自我,去传道受业解惑的能有几个?

    所以如若入仕,为朝廷解决难题,一来自己当了官,也算是有所成就,光宗耀祖,二来身份越高,一个念头或者一个想法,就能改变无数人的命运,这样才是真正的造福苍生。

    国学排第四,其实也算是合情合理。

    第一是孔圣之学,天地第一位圣人的学问,儒道的一切都是根据孔圣而来,自然而然后世变化再如何也比不过孔圣之学,即便是真超越了,读书人也要讲究礼让谦虚。

    朱学和明学都是精神上的一种学问,国学终究还是带着利益成分在里面,所以排第四合理一点,也算是一种平衡。

    但顾锦年心里清楚的很,国学必然是排名第一,因为十个读书人有九个都想要当官,这是人性。

    “先生,除了这四个,还有其他的吗?”

    顾锦年好奇问道。

    “有,只不过其他的学派,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譬如说前些年出来的纵横学,阴阳学,五花八门,但都没有被稷下学宫认可。”

    “锦年,按老夫的想法,你入国学要好一些,你的性子,不适合加入朱学,你自己无法约束自己,明学对你已经有些意见,没必要自找麻烦。”

    “国学的话刚刚好,你本身便是大夏权贵,入国学合情合理。”

    “当然具体是什么,看你自己吧。”

    苏文景给予了自己的想法。

    “学生好好想想吧。”

    顾锦年点了点头,显得有些若有所思。

    孔圣之学,相当于是一个启蒙,而且孔家人一直把持着,主修孔圣之学,等同于要入孔家,顾锦年不想去。

    朱学的话,存天理而灭人欲,这玩意更不适合自己啊,只适合那种天生品德高的人,而且自控能力极强,这种人很恐怖,他认为不该做的事情,就一定不会去做。

    比如说吃东西,说不能浪费就一点都不能浪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佛门苦行僧还要狠。

    明学就更别说了,君子之道,如若不懂变通,那就是被人欺负的命,虽然也能彰显出自己品德高尚,可问题受委屈的是自己啊。

    国学嘛.......加入进去,就莫名掺杂不少事情,政治这玩意,顾锦年其实不太想碰。

    他的想法就是,把自己的余光散发一下,改善改善国家,能帮就帮,剩下的让王朝自己来处理,自己该休息的时候也要休息,奔着退休去干活的。

    但苏文景说的一点都没错,现在国学的确最适合自己。

    除非自己不进任何学派,那这样的话,又不太好。

    “得好好考虑考虑了。”

    顾锦年心中喃喃自语一声,这些他都不是很满意。

    非要说最满意的,其实是‘心学’,没穿越之前,顾锦年读过心学,当时没有太理解意思,可随着来到这个世界这么长时间,遇到了这么多事情。

    顾锦年愈发对心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奈何事情太多了,根本没有空闲时间让自己好好去感悟。

    既然现在要面临学派选择,顾锦年打算未来一段时间,好好学习学习,同时也算是静下心来,感悟这个世界的儒道。

    顾锦年是觉得自己这段时间太过于急躁了。

    应当读书,好好明悟一二,也要好好反省反省。

    “恩。”

    “好生回去休息吧。”

    苏文景点了点头。

    如此顾锦年告退,他一个人回到了住处。

    科举结束后,大夏书院冷清了许多,九成的学生都回去了,类似于王富贵他们也回家了一趟。

    其余人或多或少也离开了书院,除了一些大儒和夫子之外,书院内没有其他读书人。

    虽有些孤独,不过也算是清净。

    如此。

    一连半个月过去了。

    这半个月的时间,顾锦年每天早睡早起,白天写国策,晚上就是在悟道,关于心学。

    不得不说的是,回头去了解守仁先生的心学,顾锦年愈发有无数感想。

    这个心学太符合顾锦年的三观了。

    知行合一致良知。

    光是这一句话,就可以让人穷其一生去研究了。

    什么是知?

    什么是一?

    如何实践?又如何去践行?

    这些都很深奥。

    顾锦年也只能从四句教中慢慢领悟。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至善至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如若没有这四句话,顾锦年很难去理解。

    但心学这东西顾锦年曾经也有所研究,心学最早其实源自于亚圣孟子,而守仁先生将心学给予一个完善补充。

    儒学这个东西,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见解,这半个月来顾锦年有时极其迷茫。

    甚至好几天睡觉做梦都在思考心学。

    以致于念头难以达通。

    但有时候吧又感觉抓住了什么,却转瞬而逝。

    这种感觉很痛苦,让顾锦年不得不强行扭转思维,将精力放在国策上面。

    原因无他。

    如果一直去研究心学,自己一定会出事。

    阅历不行,强行去理解,容易钻牛角尖。

    很多事情,你不知道是对的还是错的,今天你认为是这个意思,可到了明日你又会觉得是另外一个意思,反反复复这么一折腾,就容易出大问题。

    这回顾锦年也算是明白了,为什么一些老儒常常会因为一本书去研究个几十年了。

    “学术之说,当真是恐怖,我还是要多增加一点阅历,才能去理解,以现在的认知,强行去理解圣人之意,只怕会出大问题。”

    窗下,顾锦年苦笑不已,说实话前些日子他还想过,自己花费点时间,将心学好好理解一二。

    指不定去了稷下学宫,自己把心学开创出来,然后念一句知行合一,绽放异象,争夺天命印记。

    现在想想自己还是太年轻了,很多事情看似明白了,其实还是懂那么一点点。

    唯独经历过一些曲折,才能成长。

    故此,顾锦年全心全意投入在国策上面。

    大夏王朝依旧是自己的大本营,说句实话,一开始的确有些担心,怕自己太优秀老舅会嫉妒自己,后来吧顾锦年也逐渐明白了几个道理。

    这里是仙武世界,寻常的个人实力肯定比不过王朝力量,但当个人实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生死就不是王朝可以抉择的了。

    就好比自己,若是自己再往前一步,说句难听点的话,哪怕是后世之君想要杀自己,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再加上后世之君为什么会杀自己?纯粹觉得王朝鼎盛了,杀两个功臣增加点难度?

    逻辑就不符合。

    所以大夏王朝是自己的大本营,文景先生前段时间说了那么多,让自己早点加入学派,其实就是让自己找个靠山。

    可这段时间思前想后,顾锦年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大夏王朝也是自己的靠山啊。

    而且是最强靠山。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异香 洪荒之青虚 大夏文圣 彼岸之主 剑来 我师叔是林正英 逐道长青 诡异降临 仙逆 一渣到底[快穿] 蛆蝇尸海剑 低调在修仙世界 穿越封神我成了纣王 武圣! 神话之后 在九叔世界修仙 洪荒之圣道煌煌 洪荒之立教封神 寇道 我本无意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