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九十九章:圣言国策,执掌东荒,永盛大帝彻底坐不住了(第 1/4 页)

    往圣堂内。

    随着永盛大帝的声音响起,一时之间这里变得无比安静。

    但谁能想到,在这个时候,永盛大帝会出现啊?

    此时,学堂外,几道身影出现,是永盛大帝与魏闲还有刘言三人的身影,两个太监站在后面,永盛大帝负手而立,面上没有任何表情,也不知道是喜还是怒。

    “学生拜见圣上,愿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刹那间,所有人起身行大礼,他们没有官职,但却是大夏书院的学生,算得上是天子门生,自称学生问题不大。

    哪怕是顾锦年,在这一刻也不由起身作礼。

    不过对顾锦年来说的是。

    还真是巧啊。

    自己刚装哔说了一句话,皇帝就出现了。

    而且最主要的是,后半句话没说出来啊。

    “锦年,你跟朕说一说,朕看看你的办法有多简单。”

    永盛大帝面无表情道。

    “圣上,学生还有一句话没说完。”

    顾锦年有些面露难色。

    “什么话。”

    永盛大帝问道。

    “办法更简单,可我不会。”

    顾锦年低着头出声,刹那间堂内学生不由低头憋笑。

    而永盛大帝却有些没好气。

    不过他了解顾锦年,这小子做事谨慎,真没办法也不可能乱说话的。

    只不过不愿意说罢了。

    “出来。”

    永盛大帝没好气喊了一声。

    当下,顾锦年一语不发,走了出去。

    大约走了一炷香的时间,来到一处宁静之地,老舅的声音便不由响起。

    “以后在外面说话要慎言,别什么话都往外面说,一但说错什么,被人记下来,早晚要出事,你是世子,是朕的外甥,多少人盯着你,你心里没数?”

    拉着顾锦年出来,永盛大帝第一句话就是教训。

    他不怕顾锦年闯了什么祸,而是担心顾锦年乱说话,容易招来是非麻烦。

    “恩恩恩。”

    “舅舅教训的是。”

    顾锦年点了点头。

    看到顾锦年这番表现,永盛大帝其实心里是挺开心的,不知道为啥,见到顾锦年他心情挺好的,但心头还是有点无名火,所以借此机会,敲打敲打自己这个外甥。

    “听闻你建立了个什么麒麟阁,这事情你自己好好掂量掂量,别搞成结党营私,否则的话,舅舅都帮不了你。”

    永盛大帝继续开口,提到这件事情。

    一听这话,顾锦年不由皱眉了。

    “舅舅,我这个麒麟阁,其目的是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而且不允许阁内成员借助家族势力,完完全全就是互相成长,望有朝一日能为大夏王朝添砖加瓦。”

    “这事是谁告诉你的?这人心思坏啊,纯粹就是想要挑拨咱们舅甥关系,舅舅您告诉我是谁说的,放心我对外就说是魏闲公公告诉我的,保证不给您惹麻烦。”

    顾锦年一脸大义,好家伙我们中出了叛徒啊?

    自己就是一群不懂事的顽童,随便搞点东西出来,这都能被皇帝知道,肯定是有人偷偷说出去了。

    可顾锦年这话一说,一旁的魏闲公公愣了,脸上一直保持的温和笑容也瞬间僵住。

    好家伙,不给陛下惹麻烦,就给杂家惹麻烦?您可真是陛下的好外甥啊。

    “哼,还需要别人告状?你们的人,加入了这个麒麟阁,乐的屁颠屁颠跑回家里,扬言要跟自己亲生父亲断绝关系,说什么不借助家族势力。”

    “被他爹抽了一顿狠的,估计没跟你说,这事才传到朕耳中来的。”

    “锦年,你现在还小,怎么胡闹朕不管你,可当你从书院出来以后,你就要及冠,要封侯,你心智成熟,朕知道,你满的了顾家人,瞒不住朕。”

    “现在你可以拿年龄说事,往后就不能了,朕毕竟是皇帝,纵然想要偏袒你,也要有个合理借口,不然的话,强行偏袒你,于你不利。”

    “你明白吗?”

    永盛大帝有些语重心长了。

    可能再过个七八个月,顾锦年从大夏书院结业后,就要参加科举,科举一结束,都不需要说什么,必然是状元郎。

    而后便要入朝为官。

    现在怎么闹腾无所谓,年龄小。

    可及冠封侯,考取功名,入朝为官,那就开不得玩笑了。

    为什么现在没有人找顾锦年麻烦?即便是找麻烦也是找顾家麻烦?

    就因为顾锦年是个小孩,没有及冠。

    可当顾锦年真及冠了,入朝为官,平日里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明日朝堂之上,他人的进攻点。

    所以他必须要提前铺垫好来,免得出什么事故。

    “外甥明白,请舅舅放心。”

    不得不说的是,这番话的确是肺腑之言,顾锦年明白,所以也没有打马虎眼了。

    话说到这里。

    永盛大帝看了一眼周围景色,随后缓缓开口道。

    “锦年,百官请辞之事,你有何感想?”

    永盛大帝开口,如此问道。

    此话一说,顾锦年马上一副愤怒表情。

    “该杀。”

    “这群王八蛋,一个个食君禄,却不为君分忧,反而挑衅舅舅你。”

    “统统该杀。”

    “这帮人,不就是仗着舅舅您想当个明君,故而肆无忌惮,任意妄为?”

    “不杀一杀他们的锐气,如何让他们知道,这大夏是舅舅您的?”

    顾锦年开口,一番话简直是说到永盛大帝的心坎里去了。

    但是永盛大帝知道,这只是单纯的好话罢了。

    纯粹就是拍马屁。

    所以心头是开心的,毕竟亲外甥就是亲外甥,知道心疼舅舅。

    但正经话还是要说。

    “行了,别在这里胡言乱语,说一下你的高见吧。”

    永盛大帝开口,这种马屁话,听两句就算了,主要还是想听一听顾锦年有什么想法。

    “哈?啥高见?”

    顾锦年望着永盛大帝,如此问道。

    “别装湖涂,你脑子的确灵活,跟咱们李家人一般,既然有想法就说,少在这里装。”

    永盛大帝直接开口,让顾锦年说出内心想法。

    如今。

    朝堂之上,百官罢黜之事,闹的十分僵硬,永盛大帝心里也清楚,真闹下去,是会出大事,但如果让自己退一步,他死活不愿意。

    但让百官退一步,他也看得出来,这帮人也不会退的。

    毕竟一旦退了,大夏这帮文人必然会把他们骂的狗血淋头,文人最在乎的不就是名声吗?

    这些当官的也在乎,对他们而言,进退都不行。

    而对自己这位皇帝而言,进退也都不行。

    所以他真的很想听一听,顾锦年有什么见解,当然他并不抱太大希望,只是觉得顾锦年才华横溢,说不定能给自己一点思路。

    至于顾锦年。

    看着自己老舅这般询问,也就没有继续藏藏掖掖了。

    “既然如此,若谈论政事,外甥就以学生自称吧。”

    顾锦年开口,谈论到政事,顾锦年一定要来上这么一句。

    虽然这句话感觉没什么意义,可却藏着大学问。

    说的好,你夸我两句,我是学生还是你外甥都无所谓。

    说的不好,我只是天子门生,不是你外甥,你可以对我有意见,但你不能对你外甥有意见,而且是你让我说的。

    拿捏的刚刚好。

    “说,别废话了。”

    永盛大帝被顾锦年气笑了,这家伙怎么感觉时时刻刻防备着自己一样,太在乎君臣之意了。

    不过他明白这是一件好事。

    古今往来,有多少权贵王侯,就是死在‘随意’上。

    总觉得自己当年立下汗马功劳,也总觉得皇帝还是当年那个好兄弟。

    “圣上。”

    “学生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

    顾锦年也不开玩笑了,神色无比严肃道。

    这是他的想法。

    “哦?”

    “何意?”

    永盛大帝听到这话,顿时来了兴趣。

    把治国当做烹小鲜?这还真是头一回听啊。

    有点意思。

    “陛下,大夏王朝,人口极多,一郡,一府,一县,哪怕是一个村,当中的势力都是错综复杂,深不见底。”

    “朝堂为中央集权之地,管理天下,每一道旨意,都无比沉重。”

    “就好比年年各地都会进贡美食于陛下,倘若陛下喜欢某一种果类,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朝堂官员为了孝敬陛下,必然会下令当地,种植此等果类。”

    “并且因是贡品,层层选拔,可能进贡而来不过是一百来颗,但每一颗极有可能是从数万枚果中挑选而出。”

    “如此,朝廷想要办事,就决不可大刀阔斧,必须如同烹饪小鲜,须徐徐展开,讲究的便是温水之道,潜移默化之下,慢慢更改,用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时间彻底完善。”

    “这样一来,才不会引来反噬,亦或者是说即便是引来反噬,也可虽是调控。”

    顾锦年出声。

    他说的意思其实就是圣人之言,也是儒家经典之说。

    当一个国家无比庞大的时候,就绝对不能乱来,不动反而比动更好,不管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提前三五十年铺垫。

    一点一点去折腾,绝对不能说我想到了什么,立刻就去做。

    千人千面,你想到的固然好,但那是因为站在你的角度去考虑,这是好事。

    就好像大夏王朝太祖年间推行的宝钞一般。

    以纸币代替铜钱贸易,减低铸币成本不说,还能便于流通,对于经济来说是一件好事,对国家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可有没有考虑百姓的想法?有没有考虑货币贬值的问题?有没有考虑他国搞事的问题?

    可能考虑过,但总会用一种‘应该’‘可能’‘或许’这种思想去弱化,毕竟主意想出来,你觉得不错,就会有第一印象,会自己说服自己。

    然而当真正推行之后,结果是什么?

    差点闹出大事。

    最终推行三年半,不但没有使得国家经济发展起来,反而倒退了几年,还惹来一身骚,这亏不亏?

    不能急。

    要慢。

    而且一定要一丁点一丁点的去做,因为朝廷一个小小的决定,实行过后对各村各县各府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

    “你的意思是说。”

    “朕设立东厂,有些过急了?”

    永盛大帝开口,面色平静问道。

    “回陛下,有点。”

    顾锦年略显委婉。

    因为的确急了啊,这边可能马上要打仗了,国运刚刚增加,再加上这帮臣子还都是当年的从龙之臣。

    你这么着急,人家不翻脸才怪。

    最起码你等着批人退居二线后,或者是说死光一半,你再把这个拿出来也没关系啊。

    说白了还是回归到刚才那个说法。

    不是他们没有自知之明,而是陪你一起打江山,结果大家一起努力,人家也对你恭恭敬敬,客客气气,你吃饱没事干,玩一招飞鸟尽良弓藏?

    不闹才怪啊。

    “哼。”

    “若心中无愧,为何害怕东厂设立?在朕眼中,他们都是做贼心虚。”

    永盛大帝有些来火了。

    你说半天的意思,就是说自己有错咯?

    顾锦年不说话了,老老实实闭嘴。

    气头上他没必要说什么。

    果然,看顾锦年不说话了,永盛大帝略显沉默。

    “你继续说。”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异香 彼岸之主 剑来 大夏文圣 仙逆 诡异降临 中州录 武圣! 神话之后 低调在修仙世界 仙父 一渣到底[快穿] 不朽凡人 志怪书 玄鉴仙族 穿越封神我成了纣王 最强兵王混花都 谋局 洪荒之圣道煌煌 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