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 主菜(第 3/4 页)
曹深一点头:
“有!我测试过,能做到毫米级精度!”
蘑菇云显然激动了,用力握住曹深的肩膀:
“怎么做到的!”
曹深一笑道:
“建设新型地基增强系统!
我知道“指南”现在已经有星基增强系统,传统的地基增强系统也有在建。
我的建议是,在当前传统的地基增强系统中引入rtk载波相位差分技术。
在地面建固定参考站来获取卫星定位测量时的误差。
将卫星定位坐标与自身精确坐标对比后的差分修正数结果,发送给汽车上的gnss接收机。
gnss接收机不仅接受地面基站的数据,同时还要采集卫星观测数据,再次在系统内进行差分实时计算。
用这种方法,定位精度最高可达2厘米。
若是再与其他传感数据进行融合计算,我们实验的结果,精度能够达到毫米级。”
蘑菇云连连点头若有所思,片刻后道:
“小曹,你说的这个方法我们一定会尽快去测试。
一旦发现确实能达到效果,我们会在全国铺开地面基站的建立!”
rtk载波相位差分其实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只是之前没想到要做自动驾驶,就没有大量的场景要求定位到厘米的程度。
于是,之前的地面基站就没加这个。
事儿不难,相信很快就能有结果。
曹深继续道:
“车上的gnss接收机,因为要同时接收地面基站的数据和卫星数据,所以需要你们‘指南’的定位导航芯片。
而且gnss接收机在车上,出厂前装和出厂后装都可以实现。
由于汽车涉及生命安全,国家甚至可以强制推广。
这将是‘指南’进入消费领域的重要机会。
况且,gnss接收机完全可以由导航企业来做整机,现在国外普通的gnss接收机价格在2万左右一套。
就算未来随着进入厂商的增多价格会降低,但远比给手机芯片集成提供ip技术赚几块甚至几毛钱的收益高。
对此,还能诞生一批专做gnss接收机的企业。
另外,由于这种方式能够让精度在厘米范围,甚至是毫米范围,消费者用得体验好以后也会衍生出更多的需求。
这也可以倒逼手机厂商在手机芯片中集成‘指南’的ip,让‘指南’的市场份额提升。
‘指南’在进入gps的市场时,可以与gps甚至别的国家的导航系统进行兼容,由此能够更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只要我们的技术和产品体验比其他国家的好,兼容就会逐渐演变成侵占。这一点,我相信是很有机会的。”
原世界中国的北斗,在2020年已经有55颗卫星,是全球导航系统中卫星最多的系统。
即便是gps因为发射的时间早,更早的占据了更佳的轨道位置,但中国也克服了相当的困难,在技术指标上与gps做到了同等的水平。
甚至在亚太地区,尤其是国内,比gps有更高的精度。
“好!真的好啊!”蘑菇云慈眉善目的拍着曹深的肩膀: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