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 满清在北京基本站稳脚跟(第 3/3 页)
打着大明的旗号,他们依然可以号召天下士绅、故明官吏,在没有被战火摧残的东南地区依然有巨大的影响力。
而现在呢,南明主动向清朝求和,主动承认对方的政权地位,主动承认双方之间的国与国关系,主动将自己定义为一个割据政权,主动请求苟安一方,这一系列主动,为多尔衮解决了一大堆难题,特别是清军占据北方的合法性问题。
你正统继承人都承认我的身份了,我还怕什么呢?
但是多尔衮发现了一个问题,即满清与汉族的发型与服饰不同,这很容易造成相互的排挤,不利于融合。
那怎么办呢?只能有两种办法,一是满清顺应汉人的发型与装扮,二是汉人学会满人的发型与装扮。
多尔衮绝不能让满人学汉人啊,自己满清现在可是统治者,哪有统治者向被统治学习的?
所以,五月初三日,摄政王多尔衮在给故明内外官民的谕旨中下令:“凡投诚官吏军民皆著剃发”,是为剃发令。
汉人的习俗,原本是将头发束在头顶;而满人的习俗,则是在头发中间编成发辫,垂于脑后,周围剃去。
强制汉人剃发,改变民族习俗,实质是要在精神上征服汉人,自然引起了汉族人民的强烈反对。
这个强烈反对也是够强烈的,这让一些官兵与达官贵人开始抗拒及逃离。
于是在大清的朝堂形成了激烈的讨论,一帮投降的汉臣们据理力争,说现在还不是剃发易服的时候,因为大清的根基不稳,南明、大顺、大西还没有灭,不能把民心推向了敌人。
于在激烈讨论后,二十四日,多尔衮宣布收回成命,允许汉人照旧束发。
到此,多尔衮的第一次剃发令无疾而终,但多尔衮会就此罢休吗?当然不会。
满清占领北京,北方就此全都归顺大清了?当然没有。
清廷强制推行圈地、缉逃人、剃发、屠城等民族奴役、民族压迫的措施,激起了汉族各阶层人士一场持续的、广泛的、有组织的民族抵抗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