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鱼目岂能混珠(第 1/4 页)
只不过一会儿工夫,林广居然真的弄出了满桌亳州菜,用渤王府现有食材做出了牛肉馍、锅盔、撒汤、涡阳干扣面、铜关粉皮、烧饼、扁豆糕等特色小吃,甚至还有道药桂闷甲鱼,不愧是渤王府厨子,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弄来一尾新鲜甲鱼,不可不谓神通广大。
那牛肉馍色泽金黄,外酥内嫩,以上等牛肉、粉丝为馅料,馅皮层层相迭,虽经油炸却是入口不腻。锅盔乃因形似盔甲,又圆又硬,反复揉制面团后于表层洒上芝麻,置于平锅反复煎烤,再佐以麦芽糖食用,芝麻浓香,麦芽清甜,是亳州民家餐桌上常见的主食。撒汤则以猪肉为底,以鸡骨、羊骨等高汤烧开后,直接浇于搅拌均匀的生鸡蛋中,成为风味独特的肉汤蛋花茶。铜关粉皮以绿豆制成,薄如蝉翼,晶莹剔透。刚蒸好的扁豆糕颜色青翠,散发出清甜豆香,让人食指大动。
朱友文看了一眼站在餐桌旁的文衍,文衍点点头,表示菜色并无异状。
许久未见家乡菜,朱友珪双眼发亮,率先坐下,嘴馋舀了碗撒汤,对敬楚楚笑道:‘先来尝尝这撒汤,除了我娘做的,我还真没喝过对我胃口的。’家乡小吃唤起了他幼时的乡愁,此刻他只是单纯怀念过往滋味,忘了介意自己的出身。
朱友珪迫不急待尝了一口,笑容顿时凝结,面露惊诧,接着又尝了一口,细细品味,心头滋味难以形容。
太像了。简直一模一样。不管是味道或火候都像极了娘生前亲手做的撒汤。
朱友珪一时无法言语,敬楚楚忍不住问:‘如何?是你念念不忘的味道吗?’
朱友珪缓缓点头,忽道:‘我想见见厨子。’
林广很快被带了过来,朱友珪道:‘这撒汤,味道与我娘做的极为相似。’
林广激动地望着朱友珪,‘不过是地方小菜,感谢二殿下如此喜爱。小的同为亳州出身,菜肴味道相似,自是有可能。’
朱友珪却知,这撒汤虽是亳州名菜,但各地做法稍有不同,他娘亲总是以老母鸡熬汤,猪肉也挑上好五花肉细切成丝,久煮不柴,而这浇汤入蛋花所拿捏的时机,更是决定美味的关键,难道真这么巧,这老人的手艺竟与娘亲如此相似?
朱友珪想了想,道:‘我想将你留在郢王府内做厨子,好时时能喝到这美味撒汤。’
林广先是面露喜色,接着转而为难,正想婉拒,外头忽传来嘈杂人声,接着莫霄匆匆入内,道:‘主子,外头来了一堆官兵,说是要来捉拿逃犯!’
‘逃犯?’朱友文疑道,同时眼神迅速在众人前扫过,最后停留在林广身上。‘有何证据?’
莫霄面色为难,‘是……是丞相大人亲自率人前来,详细状况,属下无权过问。’
‘是爹?’敬楚楚讶异道。‘爹怎会亲自来了?’
仅仅只是一个逃犯,堂堂当朝丞相为何要如此劳师动众?
‘请丞相大人进来,把话说清楚。’朱友文道。
莫霄称是,离开后不久,敬祥便风风火火地带着两个官兵出现,他一见到林广便命令官兵:‘把他捉起来!’
朱友珪站起身,问:‘这是怎么回事?’
这名烧得一手亳州名菜的厨子,居然是逃犯?
两名官兵已迅速左右架起林广,将他拖了出去,摘星待想阻止,朱友文却暗中扯住她的手,示意她稍安勿躁。奇怪的是,林广虽面露惊慌,却并没有任何解释或挣扎,只是不舍地看了朱友珪一眼。
那一眼里有太多期待与热切,朱友珪心内莫名一惊:这老人究竟是何来历?
敬祥对众人解释:‘让诸位受惊了,此人乃通缉要犯,刻意潜入渤王府,肯定居心叵测,极有可能是想刺杀两位殿下的刺客!’
朱友珪更是惊愕,忍不住看了一眼满桌菜肴,摘星更是惊讶,思及这一切皆因她而起,正想说几句话,敬祥已一阵风似地押着林广离去,留下错愕的众人,与一桌尚未开动的菜肴。
朱友珪总觉林广不似心怀不轨,老人能将撒汤做得与他娘亲手艺如此相似,他倍感亲切,从那温热汤里感受到一丝难得温情,因此他很快追了出去,敬楚楚担心丈夫安危,也跟着匆匆离去。
片刻,朱友文冷冷吩咐文衍:‘把菜全倒了!’这里是渤王府,若他出面阻止,敬祥未必就能如此顺利将林广带走,但林广来路不明,他也不乐见摘星随意带人入渤王府照顾,才故意一声不吭,眼睁睁看着林广被带走。
他看向摘星,只见她有些心虚,这天外飞来横祸,是她起的头,朱友文觉得自己必须好好教训教训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女人。
他命众人退下,只剩下他与摘星时,他冷言道:‘本王早告诫过,不该收留来路不明之人!如今此人涉嫌行刺二殿下,若陛下问起,妳引狼入室,该如何交代?’
摘星明知他句句有理,却多少还是有些不服,正欲开口辩解,朱友文打断:‘马郡主,人心险恶,外表虽无害,谁知肚子里藏着多少阴险?看来妳还没搞清楚,此处是京城,可不是奎州小地,能任由妳胡来!’
她哑口无言。
朱友文见她不再反驳,冷笑道:‘郡主终于清醒了吗?还是被人狠狠背叛的滋味,让人无法承受?’
这句话彷佛触动了什么,她身子微微一颤,朱友文知道自己刺伤了她,明明心里该感到痛快,却又有一丝莫名不舍。他这是怎么了?他该恨马摘星的,不是吗?为何要同情她?又为何会感到些许内疚?
良久,她抬起头,一字一句,缓慢坚定,‘但我相信,并非每种背叛,都是为了伤害,有时看似背叛他人,出卖的却其实是自己。’她想起八年前那段往事,心有所感,就这样在朱友文面前道出了真心话。
有时候,人不得不背叛,但为的不是伤人,而是救人。
她从未在其他人面前说出自己对于背叛狼仔的真正感受,可不知为何,她觉得朱友文会懂。
他一愣,竟不知如何回话。
‘若殿下没有别的吩咐,容我先行告退。’摘星转身而去。
他看着她纤细脆弱的背影越来越远,知她只是在勉强自己硬撑,不要在他面前崩溃倒下,他竟觉胸口有一丝丝闷痛,彷佛心疼这个小女子。
*
‘丈人请留步!’朱友珪追出渤王府喊道。
敬祥见他追来,示意官兵先将林广押走,面色凝重地走向朱友珪。
‘这林广看来瘦弱憔悴,哪里像是刺客?且他是亳州人,烧得一手亳州好菜,和我娘——’
‘殿下快请别再说了!’敬祥赶紧将朱友珪拉到一旁,压低声音道:‘殿下,此人不论是否刺客,他的真实身分,对您来说,可是万分凶险。’
朱友珪一惊,忙问:‘丈人别卖关子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敬祥道:‘皇室血脉真伪,事关生死,就算只是流言,但只要上头起了疑,往往就是杀身之祸,再无生天!’
朱友珪越听越胡涂,问:‘这和您不惜闯入渤王府抓走林广,有何关连?’
敬祥再次确认左右无人,这才在朱友珪耳边道:‘此人自认是殿下您的生父,依他的造谣,殿下您并非皇子,只是一个逃奴之子啊!’
朱友珪脸色一白,用力握住敬祥的手臂,道:‘此话当真?那林广真是——’
敬祥忙挥手,要他别再说了。
‘这林广是名逃奴,’敬祥低声道:‘以前当过军厨,听说与当时在亳州的娘娘有过往来,还知道娘娘的左小腿上有道如食指般长的伤痕。’
朱友珪的手猛地一紧,敬祥吃痛却不敢出声,只因两人皆心知肚明,林广所言不假。一名区区逃奴怎可能知道如此隐密之事,除非——
敬祥忍痛继续道:‘这林广原本欲押往边境做苦劳,却半途脱逃,官兵严刑逼供后,有奴隶供出他曾无意间道出自己儿子是当今二殿下,死前总盼着能进京亲自见上一面……’见朱友珪脸色越发难看,他赶紧道:‘二殿下请放心,所有知情者,老夫已尽数处理了。’他比了个杀头的动作。
朱友珪终于松开手,神情复杂,一转念间,杀机已起。
他是确确实实的大梁二皇子,未来皇位接班人,他不会让一个来路不明的逃犯成为阻碍。
只可惜了林广那一手好菜,尤其那道撒汤,此后怕是再也没机会尝到同样的滋味了。
*
当朝丞相大动作率领官兵前往渤王府逮补刺客,消息很快就传进梁帝耳里,隔日梁帝便宣马摘星与渤王进宫,摘星一路上虽强自镇定,但朱友文还是能感受到她的忐忑,他难得收敛浑身锐气,只是默默坐在她身旁,她似乎也感受到他难得的体贴,马车到了皇城前停下,两人下车前,她朝他望了一眼,勉强挤出笑容,点了下头。
她懂得他无声的体贴,并且感激他。
这几日,表面上两人处处水火不容,互看不顺眼,但到了临危关头,她竟有种错觉:朱友文会是她唯一的依靠。
再怎么样,他还是她未来的夫君,不是吗?
他总不会对自己未来的娘子落井下石吧?
皇宫大殿,处处藏着权谋心机,她什么都不懂,稍微说错一句话,也许面临的就是杀头,她并不怕死,她怕的是,自己死了,便再也无法替爹爹与马府全家报仇了!那是她至今仍愿意苟延残喘留着这条命的唯一理由啊!
她跟着朱友文的背影,来到了紫微宫,梁帝已上完早朝,正在朝阳殿等着两人,丞相敬祥、朱友珪也在殿上,其他还有杨厚等几位大臣。
人已到齐,梁帝开口问敬祥:‘丞相,听杨校尉说,他奉命前往相府调查时,那逃犯,已畏罪上吊自尽了?’
摘星与朱友文闻言皆是一愣,摘星更是于心不忍,面露哀伤。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