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庄子的由来(第 3/3 页)
李家如今是大周赫赫有名的六大世家之一,但几十年前的李家,也只不过是个传承了几代富甲一方的商户之家,可有钱又如何,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排在最末,按大周的规矩,他们连锦衣华服都不能穿。好在李家出了位才子李君义,十八岁时高中了状元,于是李家开始思考摆脱商人的形象,转而一心在官场仕途上攀爬。
正巧当时是个灾害之年,李家老家主向先皇宏昌帝献上了自己的半数家产,整整五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还有他美丽的大女儿,这个大女儿就是永德帝的母亲,当今的皇太后。
李家的想法很美好,这样做相当于出了钱换回一个皇妃的位置,从此和皇家沾了亲,宫里有了自己人,以后李家飞黄腾达还不指日可待。
实事上只能说当时的李家眼界太浅,不懂得朝堂里的弯弯绕绕,更琢磨不透帝王的心思。
宏昌帝确实在为国库缺钱而烦恼,对于李家献上的金银他是很高兴要的,只是这个女人吗却是让他心里膈应,总觉得堂堂一国之君反受了个商户的胁迫,但他总不能只要钱不要人啊。
最终宏昌帝把李家的大小姐收入了宫中封了李妃,但是直到李妃为宏昌帝生下了二皇子和五皇子,也一直没有得到宏昌帝的喜爱,更不用说晋升妃位了。同样的,李家也没能得到什么好处。
李家在不久之后发现自己走了一招臭棋,李妃不得宠爱,而且一入宫门深似海,他们是完全指望不上的。于是他们又打起了联姻六大世家的主意。
当时的皇后娘家,也就是六大世家之一的胡家可说是在朝中独占鳌头,而且一直打压得其它世家抬不起头来,武宁候府温家就是其中之一。
武宁候府温家在开国时是军候之家,只是子孙不争气,受不了闻鸡起舞的苦,竟然个个都转而习文,但大都是文不成武不就,到了这一代人时,只有六大世家之一的名头,实际已是一个空壳子,听说宏昌帝都有意要收回爵位或是降爵了。
李家主动找上了温家,当然温家的处境不好他们知道,温家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但却是当时他们唯一可选择的,高傲的六大世家若是风头正盛时,哪个能看得上他小小李家。
最终的结果是李家次女嫁给温家长子温寄寓为妻,李家出钱买通胡家保住武宁侯府的爵位。
永德帝清楚地记得,母妃当年不受宠,又没有娘家做靠山,在宫中的日子很是艰难,他和二皇兄从小也是没少受太子的欺负。二哥自幼身子不好,更不得父皇看重,十八岁一到就被封为睿靖王出宫建府,实际上却是在胡家隔壁修了个小院落,相当于被软禁。
他实在怕自己也要过这样的生活,而且说不得太子登基之日,就是他丧命之时,于是十五岁的他第一次对皇位有了想法,他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外祖家。当时他曾满怀希望登过李家的门,结果却是被客气地送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