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拿了我的钱就得办事(第 3/4 页)
比如说:户部说去年受灾的地方灾情确定了,请皇上减免赋税;
礼部说周边的小国家又来进贡了,是不是要按往年的惯例赏赐;
太仆寺说战马不太够,草料也不足,得向百姓摊派了;
太常寺说今年的祭祀活动还有那些那些,需要开始准备了;
钦天监说今年老是雷击奉天殿鸱吻,是时候赦免罪囚以平息上天之怒;
国子监又说教室跟寝室都年久失修,您给拨点钱修一修吧。
然后户部说我们预算不够,工部还要建英烈祠,还要修桥铺路,安葬战死士兵,抚慰烈士家属,奖赏有功将士,哪有钱管你们?还是等明年吧。
说到这工部就不乐意了,质问户部他们英烈祠的预算报上去有段时间了,为什么还不拨钱?
户部则是说你们报的太多了,运一根木头就得五万两银子,整体竟然报价一百万两,那不是瞎扯淡么?
工部也很委屈,这是皇上亲自安排下去的,又有前兵部尚书邝野,跟你们户部尚书王佐位列其中,勋贵公侯更是数不胜数。
那肯定要用顶好的木材,那一根木头自大山砍伐,再经过人工 运输,可不得这么多钱。(致敬大明王朝)
两个衙门的人争的不可开交,朱祁镇揉了揉自己酸痛的太阳穴,他也知道五万两一根木头很贵,可用在英烈身上,你能说不用最好的吗?
这事已经吵了好几次了,次次吵到最后他只能先走,留下几个人面面相觑,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可是今天,他不想再避而不谈了,五万两要多少个百姓用多少年才能创造出这个价值?
“好了,这件事不用再说。英烈祠英烈祠,既然是英烈长眠之地,自然是以英烈遗愿为尊。
英烈为民而战,为大明江山死,今天就以京师之材建祠,以奉养英灵永存!”
“皇上圣明!”众臣一同赞和。
仅是这一项就地取材,就为大明的财政节省了几十万两白银。
经过户部工部两衙门的争论后,早朝暂时陷入了寂静。
李贤趁此时出列建言:“皇上,现今投降的塞外人住在京师的已超过一万。指挥使每月的俸禄三十五石,实际支给的仅一石,投降的人反而实际支给十七石五斗。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