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民无信不立(第 3/4 页)
“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
“圣者则于众人之情,见乱之所生,故其制人道而差上下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
“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庆忌又问道:“国何以恒强?”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若迫不得已,三者去其一,去何?”
孔丘回答道:“去兵。”
若唯足食、民信者去其一,去何?”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死亡,但是一定要保持民信;若是百姓对国家没有信任,国家是不能立足的。
对于孔丘的这一观点,庆忌亦是赞同。
孔丘的治国理念,咋一看是十分合理的!
除却政者正也、为政以德这两个主张外,庶、富、教是说为政的次序。
庶为第一要务;富与教之间,先富后教!
民富,百姓无后顾之忧,才乐于接受教化;所以为政必先富后教。
庶之,富之,教之乃为政次第三步骤。
去食、去兵,民无信不立,则是讲的国家稳定的基础、根本何在?
民信重于足食、足兵。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