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民无信不立(第 2/4 页)
庆忌基本上能理解孔子的一些治国理念,不外乎民风之正,在于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正,则民风正;君子之风不正,则民风衰。
上梁不正下梁歪,在位者自身不正,下面的风气自然就歪!
如此可见,孔子有救世之志,而他救世的理念,由正名开始。
为政之本在正名,正名之本在正人,正人之本在正己, 最后落到人的“正”。
庆忌想试探一下孔丘的才识,便又问道:“孔子,寡人欲国富民强,子何以教寡人?”
“甚矣!”
孔丘正色道:“夫大国也,不外乎庶、富、教。既庶矣,又何加焉?既富矣,又何加焉?教之。”
“天下贫,则从事乎富之;人min寡,则从事乎众之;众而乱,则从事乎教之!”
孔丘的这一番话,可谓是文绉绉的。
若是一个习惯于日常白话文的人与之交流,即便是知识分子,怕是都倍感打脑壳,遭不住!
幸而庆忌属于魂穿,王族出身,知书达理,故而能知道孔丘究竟在表达的什么。
庶,即庶人、人口之意,富教不必赘言!
这是孔子的政zhi纲领,第一要使人口增长,第二使人们富裕,第三对人们进行道德教化。
在这个时代,地广人稀,生产力低下,物产匮乏的情况下,要富国强兵,抵御外来的侵犯,首先要增长人口,有足够的数量。
所以孔丘的这一主张没毛病!
“若民生者何?”
庆忌继续问道。
“丘闻之,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