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暴赚千亿也不分钱?(第 3/4 页)
我们作为创始股东,出让了这部人股权,表决权的比例依然不变,就是持有的股权,按出让比例增加表决权。
首批员工试点持股,就这样安排。
创始股东只能出让股权,不能购进股权,创始股权的股权必须逐步稀释,这是原则条件。
第二批员工持股的股权来源,就是集团当年的净利润,提取30%左右作为资本公积,再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这部分新增股本,就安排有资格持股的新一批员工按原价购买。
就以这种每年扩大总股本的方式,将创始股东手里的股权逐步稀释,让位于员工持股,逐步达到员工持股比例50%左右的水平。
创始股东的股权被稀释之后,投票权依然保持不变。
这个过程会比较缓慢,大概需要5到8年时间。
8年之后,也就是2015年,如果51集团一切的战略规划发展顺利,到时候,员工总数可能会达到15万人甚至20万人,估计也就基本稳定了,员工持股比例也会推进到50%左右。”
cpi集团老板冯劲松道:“高阳,这样的股权设计,等于是双层结构。”
高阳点头道:“是的,在股权方面,集团通过控股来分配项目公司利润,同时基本将集团的股权结构,与项目公司的股权结构完全分割。
年底之前,集团还没控股的项目公司,包括cpi、易网和白度在内的公司股东,都要跟自然人股东一样,将持有的项目公司股权中的51%转化为集团股权,让集团实现直接对所有项目公司的控股。”
李晏又问道:“高总,51集团各项目公司的创始股东,将来如果想要退出集团的股权呢?”
高阳道:“由我个人按市场估值水平,与想退出的创始股东协商购买。”
高阳倒是想乐,再过几年,等集团展示出恐怖的赚钱能力之后,傻子才会退股。
高阳这样一番解释,所有创始股东也都没意见了。
大家都明白,高阳愿意拿出等同于15亿净资产的集团股权,让500名非股东员工以半价购买,等同于捐出了7.5个亿来推动员工持股。
这还只是账面价值,如果按真实的市场估值,起码要值20个亿,这是真舍得。
周文彬突然笑问:“高总,今年咱们赚了1400多亿,接下来过年了,是不是一个超级大肥年啊?”
高阳微微一笑:“今年的分红,原则上,集团层面的安排,持股比例最低的创始股东,分红不低于1000万。
在项目公司层面,还是按照制度,拿出经营净利润的20%安排员工分红。另外,再拿出30%的利润进行股东分红。
考虑到各项目公司经营情况差距比较大,比如51快递公司处于亏损,无利润可分,就由集团来安排补贴,发放员工的年终奖金。
原则上,各公司员工的年终奖,不同地区、不同公司,差距都不能太大。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