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靖江王与吴王(第 3/4 页)
从一开始,靖江藩除世子之外,余子受封只是镇国将军,而非郡王。
由此可见,朱元璋最初给靖江藩定下的等级就是郡王。
但朱元璋考虑到靖江藩毕竟是老朱家的嫡长房,身份特殊,因此才给靖江王在郡王的基础上提高了一下待遇。
后来朱元璋在洪武末年重新修订了《祖训》,规定亲王之子除世子外皆封郡王,郡王之子除嫡长子外,其余嫡子皆封镇国将军,余子皆封辅国校尉。
按照这一版《祖训》以及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的规定,靖江王之子除嫡长子外,其余嫡子得降一级封辅国校尉,余子皆封奉国中尉。
如此一来,若抛开田庄、王城、护卫、长史等亲王才有的规制不谈,靖江藩的地位,在永乐年间已经远不如寻常的郡王。
永乐二年,朱棣在给第二任靖江王朱赞仪颁赐册宝时,礼部已经将靖江王的待遇定为低于郡王,提出的方案是镀金银册和银印。
虽说当时朱棣出于政治上的考量,否定了礼部的方案,坚持按洪武年间的旧制给金册金印,但册宝大小较洪武年间有所缩小,与郡王的册宝体积相当。
永乐十三年,朱赞仪长子朱佐敬袭封时,礼部建议只赐予其低于普通郡王的银印。
不过,在朱高煦的提议之下,朱棣将之改为镀金银印,与郡王相同,但册继续维持金册。
至于其他,如靖江王的冠服、车辂仪仗、朝贺礼仪等等,大体上与亲王等同,官属、护卫数量也基本保持着亲王规制。
“堂儿,你要记住,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可早起的虫儿却被鸟吃。”
朱棣捏了捏一下眉心,将脑中杂乱的思绪一扫而光,然后瞅着朱瞻堂没头没脑的感慨了一句。
朱瞻堂觉得朱棣所言另有所指,暗暗记下了这句话。
“靖江藩地位特殊,所以你爹才会准许他私下与你大伯父签订售茶契约。”
朱棣喝了一口热茶,随后说道:“堂儿,你觉得你爹有没有必要把你吴王叔、靖江王侄改封到海外去?”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