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依律论处,绝不轻饶(第 3/4 页)
由于当年朱棣一战平定大漠,他与朱高煦当时的主要心思都在安定大漠上面。
对于尹昌隆泄题案,父子俩虽然派人查了,但司礼监太监黄俨与大理寺卿吕震联合收买了太多人,导致锦衣卫并没有查出什么。
而且,尹昌隆在严刑逼供之下,因身体吃不消死掉了。
为了尽快平息因律法科会试泄题引发的混乱,死掉的尹昌隆在庞德林等人的检举下,被朱棣认定为泄题的主谋。
这便是吕震陷害尹昌隆之案的来龙去脉。
此时,朱棣一边回忆往事,一边走到书桌前,猛地把短铳拍打在桌子上,强压着胸中怒火,自嘲道:“你老子我当初真是瞎了眼啊!”
朱高煦身着常服,安静的站在旁边,没有接话。
“你打算如何处置吕震与黄俨?”
朱棣掰开短铳的装弹配件,将五枚铅弹从中倒出,一边把玩着铅弹,一边问道。
“吕震为一己私欲,陷害朝廷大臣尹昌隆,论罪当凌迟处死。至于狗奴黄俨,身为内廷宦官,为了政绩,却屡次犯下欺君大罪,五马分尸都是轻的!”
朱高煦凶狠狠的说道。
朱棣又问道:“海寿与庞德林、纪纲等从犯呢?”
“依儿子之见,念在海寿主动揭发,也算检举有功,饶他一命,流放南洋旧港都司。”
“庞德林虽也有揭发吕震之功,可他意图谋害熊概,又参与了陷害尹昌隆之事,论罪当死,判处斩立决。”
“纪纲身为武将,却勾结大内宦官,欺君罔上,意图不轨,论罪应凌迟处死,满门抄斩!”
朱高煦在来见朱棣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如何处置吕震、黄俨、纪刚等人,此时不过是将心中腹稿说出来罢了。uu看书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