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依律论处,绝不轻饶(第 2/4 页)
时任礼部尚书的吕震为人阴险刻薄,又善嫉妒。
当他独处深思时,若用手指刮眉毛,则定有密谋深计,其麾下属官发现便互相告诫,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前去衙门值房汇报公事。
时任大理寺少卿,作为当年律法科会试主考官之一的尹昌隆,按制前往礼部值房向礼部尚书吕震汇报会试相关公事,正在用手指刮眉毛的吕震怒而不应。
一会儿后,尹昌隆又去汇报,吕震愈发生气,拂衣而起。
尹昌隆退下去向太子朱高煦汇报,取得监国令旨后,他才继续办理律法科会试相关事务。
吕震得知后,认为尹昌隆目中无人,心中大怒,上奏本向朱棣说尹昌隆假托东宫臣僚,暗中想结党,蓄藏无君之心。
朱棣当时磨刀霍霍向大漠,无暇顾及朝中之事,没有批示这份奏章。
同时,朱高煦得到与尹昌隆关系不错的朝臣密报,说吕震对会试事务并不上心,而且对诸多礼仪典制也不了解,甚至对于尹昌隆以大理寺少卿代掌大理寺卿之事心生妒忌,耿耿于怀。
科举新政施行之后,每年三月,正是大明举办春闱之时,朱高煦作为太子监国,哪有心思去理会吕震与尹昌隆之间的摩擦。
更何况,尹昌隆早年是支持朱高炽为太子的翰林编修,因其确有才干,且又是出于公心,才在永乐初年的立储风波之中免于被贬谪。
因此,朱高煦的注意力并没有放在尹昌隆身上。
时任司礼监太监的黄俨,通过其眼线,将朱高煦的态度告诉了吕震。
于是,吕震便联合时任大理寺右寺丞的庞德林等人,一手炮制了尹昌隆泄题案。
没过多久,朱棣班师回朝,在吕震与庞德林等官员的构陷下,会试律法科主考官之一的尹昌隆被判斩立决。
朱棣凯旋而回,心情大好,不计前嫌,下令让原礼部尚书郑赐官复原职,重新改吕震为大理寺卿,大理寺右寺丞庞德林检举尹昌隆舞弊有功,调为刑部郎中。
数年后,刑部右侍郎出现空缺,在大理寺卿吕震的力荐之下,朱棣擢升刑部郎中庞德林为刑部右侍郎。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