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八十一章:下西洋的序幕(上)(第 3/3 页)

    朱棣微微有些不悦道。

    桂湛道:“回禀陛下,此禁令使得许多沿海渔民被迫内迁,改为垦殖农业,乃是基于三个原因。”

    “一是当时沿海地区和近海岛屿之上尚有贼寇盘踞,海禁可切断贼寇的物资来源,从而减轻朝廷在海防上的压力,将更多的军事力量转向北方负责边防。”

    “二是众多渔民内迁后,将会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如此朝廷的粮食和田赋收入便会得到快速的增加。”

    “三是历朝历代皆以盐铁专营,本朝亦然,沿海居民内迁可保海盐为朝廷所掌握,减少走私。”

    其实朱高煦曾与朱元璋探讨过海禁之策,当时朱元璋说他最初施行海禁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断绝倭寇,至于增加粮食与田赋收入,减少私盐贩子,都是附带的作用。

    早在蒙元初期,东南沿海一带就出现了倭寇掠劫的情况,尽管那时倭寇组成相对单一,几乎全是倭人,却也形成了很大的匪患。

    蒙元最鼎盛时,周边小国皆选择臣服成为其附属国,唯有倭国不服,于是忽必烈发动大军两次东征倭国,意外的是竟然两次都在途中遇到了大风,最终功败垂成。

    倭人自以为有神灵保佑,欣喜若狂,便不在把蒙元放在眼里,于是倭国内那些无田产的浪人流民、低层武士等亡命之徒,时常聚集起来,乘船跑到华夏东南沿海一带肆意抢掠,给沿海百姓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即便后来华夏大地改朝换代,朱元璋建立大明,倭寇们照样不惧,还是经常到沿海一带抢掠。

    他们打不过明军,就会逃往海外,等明军撤退后再来,或换个地方接着抢。

    甚至许多华夏本土海盗、走私商人,也纷纷加入倭寇或假冒倭寇,抢劫过往船只和沿海百姓。

    这些本土的华夏人,穿上大明服饰就是明人,明军很难辨认出他们的倭寇身份。

    如此一来,朝廷总是难以将沿海地区的倭寇彻底消灭。

    当时朱元璋一怒之下,下令执行“寸板不许下海”的禁海政策,就是要让倭寇失去在华夏的内应,历史也证明这种做法确实到了一定的抗倭作用。

    朱高煦知道海禁国策在洪武年间,确实对新生的大明政权起到了显著的稳定作用,但同样也起到了负面影响。

    就在他决定出言策应朱棣的开海决定之时,有一官员站出来说了一番话。

    ps:明天的第一章我会尽量在凌晨1点之前码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骗了康熙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大清要完 活埋大清朝 我在现代留过学 不是吧君子也防 晋末长剑 蜀汉之庄稼汉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的谍战岁月 寒门崛起 大唐腾飞之路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大明烟火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万历明君 晋末长剑 沉溺 希腊神话 机战之无限边境 秘密部队之龙焱 大清要完 星海王座 撩神[快穿]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大汉帝国风云录 明末逐鹿天下 办公室潜规则 不是吧君子也防 全唐诗 儒道之天下霸主 世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