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朱棣的改封计划(第 2/4 页)
徐皇后轻轻抚摸朱高煦的额头,眼眶之中已涌现感动的泪水,欣慰的说道:“快起来。”
两个时辰后。
武英殿。
朱棣从天界寺回宫后,便立即派人去喊朱高煦,让其到武英殿议事。
“孩儿拜见父皇。”
“免礼,坐下说话。”
朱棣侧目望向殿门口的李兴,说道:“你们都退下。”
李兴识趣的把殿门关上,领着一众内侍退了下去。
“你五叔希望俺宽限他两年,待《救荒本草》编著完成,再出海建国。”
朱棣开门见山的说道:“你认为,允是不允?”
“自然是不允。”朱高煦毫不犹豫道。
朱棣道:“为何?”
朱高煦道:“若允了他,六叔、十三叔等人都找个由头来请爹宽限两年,又该如何?”
“哈哈!”朱棣大笑了一声,然后说道:“俺也是这般想的,也是这般回答你五叔的!”
顿了顿, 他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眉宇间露出一丝愁容道:“若强行令你五叔就藩国外,怕是会寒了你五叔的心, 有损我与他的兄弟之情。”
“何况, 他编著《救荒本草》,于国于民,都是有益之事。按理说,俺应该宽限他几年,等他把书编完。”
“可他身为老五,若不出海建国,老十三、老十七等人就更不愿出海了!”
朱高煦接话道:“爹,按照《宗藩条例》初稿,大明藩国的自主权并不小,虽然朝廷对各藩国的军事等方面管制严格,但实际上各藩国仍拥有极大的权力,代王叔、宁王叔等人不可能不动心。”
“话是这么说,可出海建国,总归困难重重,没有一、二十年的经略,想成为真正执掌一方大权,手握精兵强将,称孤道寡的诸侯王,不大可能!”朱棣却道。
他说的正是诸藩王心中最大的忧虑。
诸王倒不怕出海,毕竟大明的海船纵横万里,抗风浪能力极强,远洋四方根本不在话下。
可诸王害怕他们的藩国还没有建好,半途却中毒或染病死掉了。
在如今的华夏人心目中,海外始终是蛮夷之地,大明才是天朝上国。
“爹的意思是,只要五叔答应出海,诸藩改封一事,便可以顺利推行下去?”
朱高煦思索片刻,然后问道。
朱棣点头道:“正是此理。”
“孩儿觉得,说服五叔出海并不难。”朱高煦接话道。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