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四十七章:谁提问题,谁出方案(第 1/3 页)

    待燕王朱棣走后,燕王世子朱高煦便成了会议的主持人。

    “诸位臣工,我曾与父王商讨过科举革新的章程,已于昨夜挑灯赶出一份初稿。由于来的匆忙,并未带在身上,方才已命人临时去取,还请诸位耐心等待。”

    朱高煦此言并非谎话,昨晚他与朱元璋、朱棣聊了近两个时辰,沟通了许多事情,之后的确挑灯写了一份洋洋洒洒数千字的科举革新细则。

    对于科举革新,他早已暗自琢磨许久,做到了心有腹稿,故而下笔神速,没有一点障碍。

    不多时,康平捧着一叠厚厚的文稿,来到了文渊阁。

    “奴婢参见世子。”康平鞠躬道。

    “免礼,把手稿分给诸位臣工传阅。”朱高煦颔首道。

    康平恭声称是。

    片刻后,针对科举革新的章程手稿开始在众臣之间传阅。

    当然,能够先睹手稿内容的人,都是六部尚书级别的老臣。

    实际上,今早朱元璋与朱棣已经看过这份科举革新的章程草稿,两人皆给出了颇具见地的点评,朱高煦临时又进行了一番修改,所以众臣眼中的手稿上有多处涂改的痕迹。

    几位尚书看完后,手稿便传到了夏原吉等各部侍郎手中。

    而看完手稿的户部尚书郁新并没有发表评论,礼部尚书郑沂亦沉默不语,只有刑部尚书夏恕忍不住作了一番感慨。

    “世子当真是天纵英才,若科举照这般完善革新,必会让天下人觉得公平公道,日后定不会再现南北榜之争。且假以时日,朝廷每年可用各类人才将数以十万计,如此善政,实乃大明之幸,社稷之福耶!”

    手稿之中,朱高煦针对科举进行了全方位的革新,解决南北榜之争的问题仅是其中一个。

    即便户部与礼部两位尚书不开口,但其他还未看过手稿的人也能猜出这章程草稿定然不俗。

    在场众人皆知,刑部尚书夏恕为人谦和,品德高尚,已近古稀之年的他,再过一二年必然致仕,如此当头,他完全没有必要在这点事上恭维或讨好朱高煦。

    换言之,若朱高煦亲笔所写的科举革新之章程得以实现,那么日后朝廷每年可用的各种人才,必然如夏恕所言那般,以数十万起步。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江湖三女侠 风声 晋末长剑 天下枭雄 北齐怪谈 万历明君 王者至尊小说 希腊神话 1918远东战云 带着咸鱼系统打鬼子 妖尾的文字魔法 嬉游花丛 机战之无限边境 斗罗之墨竹剑 圣女请安分 我是不是见过你 召唤之绝世帝王 大清巨鳄 不许没收我的人籍 大周守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