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饿来就吃,困来就睡(第 2/4 页)
“我应该做一个全国级别甚至更高层次的集团,这是双赢的事,起码跟老巴克的交往会更自然,不像我们彼此隐隐约约的顾忌对方的感受。而且不但大家都有钱赚,还能带动本地多数乡民。最起码给他们一个高工资的工作也能避免很多上不起学的孩子不得以而放弃学业出去打工。我好像只是去劝说那些失学孩子返校,而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他们。”
“记得读过刘墉写的一个帮人戒赌的故事,是怎么说的来着?好像是说空洞的说教最终起不到作用,帮人就要帮他们找一条出路,否则看不到希望的赌徒最终还会‘破罐子破摔’。嗯,除了有人资助的那几个孩子,其他被我和梅劝回来的最后好像都没坚持住。”
“现在想来,其实他们打工的选择也是对的,尽管无奈。没有物质支持,他们也很难学习好。不能指望早起忙家里农活的孩子上课不打瞌睡。也不能责怪放学先打猪草喂猪,在为父母做饭,还要捡够明天烧的柴火的孩子几乎天天完不成作业。”
“我跟梅这些年的精力都放在那个学校上了,以为建好一个学校就能改变当地人的层次,进而改变他们的生活。我们确实教出不少好学生,但是这些年很少有回来为家乡拼搏的学生。”
“那些想回来的也被家里拿鞋底子打了出去。是啊,好不容易走出这穷乡僻壤,谁愿意自己的孩子再窝回来受穷呢。”
“这些孩子们也不错,很快就把家里人都接了出去,没一个白眼狼。而且他们每年都在为学校捐钱捐物,对得起良心,也对得起培养他们的学校。”
“要是当年他们真的回来了能做什么呢?或许要么进镇政府不死不活地熬日子上班,要么像我一样在学校当个普通老师,甚至有可能只好在家种地。”
“说到当老师,也不能说都没回来,倒还真有几个孩子回来了。都是我跟梅教出来的尖子生呐。当时我们还很欣慰,为此多次开红酒庆祝。现在想想,不对啊,我应该像那些当爹的一样,拿鞋底子撵走他们,而不是去帮忙做通家长工作。”
“回来没机会发展,也没资源成长,要是在大城市,她们会有很好的机会。事实上她们因为多年的苦熬和坚持才变得出色,如果不回来可能有更大成就。以她们的心态一定会为家乡做更大贡献。当然,她们回来后确实贡献很大,培养出更多优秀学生。但这些工作中等学生就能做得很好。”
“要是我把老巴克忽悠进来,并借助这个机会把所有有意向的老板们都装进来呢?!当地是不是会经济大发展,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进来,让更多的学生回到家乡来?”
“嗯,应该可以。我突然很同情那些网络游戏成瘾的孩子们呢。他们找不到其他的路,也看不到希望,只有在网络世界里才能获得些许的成就感来安慰自己,即便是虚拟的成就。”
“成就感很重要呐。一个找不到成功的感觉的人是活不下去的。这些孩子的家长似乎都很上心呢,花大价钱送辅导机构,请私教……。但是他们就是不肯耐下心来听听孩子的心声,拿出时间精力陪孩子做做游戏。”
“忙是推脱的最好借口。我这些年也一直很忙呢。嗯,女儿也很迷游戏呢。我好像也很少陪她。得感激她呀,自己顶住压力,发展得不错。她小时候出了不少问题呢,我真没做好啊。唉——”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陕西有个博士很多年前总结说: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并维持人内在上进的动力。我很赞成这个说法,但如何才能做到?”
“整个教育历程哪个阶段最重要?小学阶段呐。我们孩子上小学的时候,跟同学们联系还多,他们都认为小学也就那么回事儿,学不了多少东西,没什么大不了。我竟然听了,太后悔了。怪不得他们多数孩子最后没考上好大学,不过人家有钱呐,似乎孩子上的大学都不错。”
“怎么又到这个问题了,不理它,放下。佛说,放下,放下。放不下啊。”
“说起来我们孩子小学碰到的那俩班主任真恶心,竟然说话如此恶毒,我们孩子上了大学都还记得。不过她们真得工作很认真,很辛苦呢。”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