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 战机(第 3/4 页)
“崔龙做了多少?”陈明楷不纠缠,翻着报表寻找进攻点,“他以前的两个季度做得怎么样?”
周锐对数字有天生敏感,每个人的业绩都清楚地记在大脑中:“上个季度做了一半,前一个季度更差。”
“连续两个季度都没有完成,为什么?”
周锐不得不推断着作答,虽然这样很危险:“他的能力可以胜任,业绩急转直下,应该是态度出了问题。”
“假定你手下有两个员工,一个态度好但能力差,一个态度差但是能力强,必须开除其中一个,你打算开除哪个?”陈明楷抛出了一个类似脑筋急转弯的问题。
“开除业绩差的那个。”这是最基本的管理问题,周锐岂能不知道答案。
“很好,你知道答案,去做吧。”陈明楷用命令的口气说。
“请再给他一些时间。”肖芸怀孕,方威没有客户,钱世伟是新人,如果再砍去一人,周锐就成孤家寡人了,他不得不为崔龙请求。
“两个季度已经合情合理了,他自己都不会有异议。”陈明楷的声音突然变得很柔和,“去和他谈吧。”
为什么要去咖啡厅开会?这还是崔龙进入公司以来的头一遭。他受不了周锐的婆婆妈妈,为避免迟到他提前出发,即使遇到晕倒在街边的老太太,送去医院之后也不会耽误开会的时间。咖啡厅在昆仑饭店大堂的东南角,独享两面从二楼延伸下来的巨大的落地窗,窗外是园林,一片翠绿的草地平铺在眼前,伸手就能摸到,高大浓密的绿色植物遮住了过往的车辆和噪声,却挡不住几缕阳光穿越树枝洒进来。他看见周锐在两面大落地窗夹角的位置上向他招手。
他来得更早,有什么事情要谈吗?崔龙坐下。周锐为他倒了一杯茶水,停顿下来,让他感觉到事情的重要:“我想知道,你的业绩在这两个季度为什么掉下来了。”
“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崔龙直视周锐。
“你连续两个季度都没有完成任务,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周锐暗示,他一直想找到答案,现在时机成熟。
“离开,我准备好了。”崔龙早已经想好答案。
“我想知道原因。”周锐继续追问,这里面必然有很多内幕。
“好吧,我实话实说。我三年前加入司,业绩不错,这你知道。然后陈明楷进公司,当了中国区的总经理,他带来魏岩,魏岩带来李朝东,老人一个接一个地离开,销售团队都换成了他们信得过的人。”
周锐注视着崔龙,从中阅读出心理状态。常人的大脑皮层左侧负责逻辑分析、推理和数据,右侧负责听觉、视觉和触觉。如果目光在向右侧旋转,表示回忆,这个人所说的应该是事实。如果目光向左侧旋转,表示正在推理和分析。如果目光左右旋转,对方很可能谎话连篇。周锐感受到真实,他听说过这段往事,当时他正在上海忙于建设团队,并不知道细节。
“取得业绩最快的方法不是在市场上打出来,而是从内部夺取,只要把最优秀的客户经理挖来,最优质的客户就能被带过去,业绩就能出来。他们要搞垮我以前的主管,请我吃饭,承诺更高的薪水,投奔他们的怀抱。我们是多年的好友,我不想落井下石,拒绝了。他们开始折腾,真佩服他们的创造力。”崔龙停下来喝了一口茶水,“他们将销售人员的简历交给猎头公司,我每天都要接到猎头公司的四五个电话,很多同事莫名其妙地去面试然后离开,包括我当时的主管。”
周锐对这种做法并不陌生,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不用赔偿又把不要的人推给竞争对手。崔龙找到发泄的机会,滔滔不绝:“对于没走的,他们借口调整组织结构,将优质客户全部转走,搞出排行榜贴在大门口,连续两个季度没有完成任务,必须走人,他们有的是办法。”
“你为什么没有走?”
崔龙的倔脾气上来,瞪着眼睛:“我偏不走,在家里睡觉,他们就是不敢正大光明地处理我。”
“他们让我请你走。”周锐不想讲会议中的细节。
崔龙早就毫无顾忌:“我对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一举多得啊。先把我这个茅坑里的石头搬走,我必然大吵大闹激化团队的矛盾搞得你难受,你又少了一个人,更加不可能完成任务了,天才啊,可惜全用在内耗上了。”
“你打算走吗?”周锐要了解他的立场。
崔龙现在过得很舒服很享受,拿着薪水在家休息:“他们没胆量公然和我对抗,我为什么要走?”
“这不是浪费时间吗?你拿到薪水就开心了?还想不想有发展?我欢迎你留下来,但是不能在家休息了,我们应该大干一场!”周锐直截了当地说道。
崔龙抬起头望着周锐,他外表装着得意扬扬,闲在家里,做饭洗衣服也浑身不自在:“我有个问题不明白,陈明楷为什么要对付你?他正需要像你这样能做事的人。”
周锐苦笑一下摇头:“也许像他说的,逼着我将北京的业绩做出来。”
“不像。”崔龙摆手,“陈明楷把残兵败将交给你,分明是不想让你出业绩。”
周锐心里认可崔龙的话,可也只能摇头,看见肖芸和谢伊出现在咖啡厅,便走过来拍拍崔龙的肩膀:“不管怎么样,置之死地而后生吧。”
周锐团队准时赶到,他对着桌上的一摞电影票:“我们争取四点钟开完会看电影。”
“为什么要看电影?”现在是上班时间,谢伊好奇。
“我要感谢肖芸,她发现了一个超级大单,这是完成任务的唯一战机。上班看电影,大家能保密吗?”
众人露出欣喜的表情:“好,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指责不能提高团队士气,仔细地观察并找到每个人的长处,毫不吝啬的奖赏和鼓励才可以激励下属。他们屡遭挫折并灰心丧气,现在眼里迸出久违的兴奋火花,士气正在缓慢恢复。
周锐切入正题:“我们虽然业绩不好,可是我们手中有公司里最有潜力的客户,还有十一周,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大家有什么主意?”
崔龙对这个问题有过深思熟虑:“时间是主要问题,大客户总是在销售人员手中转来转去,没有时间深耕,如果把客户扫一遍,根本来不及。”
客户的组织结构都很复杂,泡一天都不够,蜻蜓点水肯定不行,肖芸赞同:“时间不够,而且在办公室根本谈不出什么。”
“有什么方法能一网打尽?”谢伊参与进来讨论。
方威灵感突现,他常在华东搞研讨会:“找个好的题目,把客户全部请来,一网打尽。”
“用信息安全这个题目,大公司都非常担心系统被攻击。”谢伊负责政府机关,这些客户都非常重视信息安全。
肖芸兴奋地提议:“会后送些小礼品,客户肯定喜欢。”
钱世伟补充道:“干脆管晚餐,每个人负责一个餐桌,关系一次到位。”
大家出谋划策,很快商议出具体的计划,包括请柬和时间。周锐很欣慰:“放在档次最高的地方,才会来高层的客户,什么地方好?”
崔龙立即推荐:“当然是中国大饭店了,吃饱喝足,再安排活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方威提醒崔龙:“别忘了一定要让客户填写反馈表,如您最近有采购意向吗?预算多少?这样我们很快就能找到销售机会。”
计划越来越详尽,时间定在三周之后。周锐没看错,他们不是无能之辈。但是仅有士气还不够,还必须有方法。他问钱世伟:“你有什么计划?”
钱世伟正要大干一番,摩拳擦掌:“我从下周起就去见客户,把他们都邀请到研讨会上来。”
“别急。”周锐冷静地劝阻,反问,“商场如战场,你说说,打仗第一步应该做什么?”
崔龙抢着说:“拉着队伍向前冲呗。”
“这是土匪的打法,送死。你知道战场地形吗?树林还是山地?前面有没有埋伏?敌人有多少?用什么武器?”周锐借机点拨,“做不到知己知彼就不要上战场。世伟,你下周哪儿都别去,就做一件事。”
“什么事啊?”钱世伟有些糊涂。
周锐加重语气,吊足大家胃口:“大家知道雷励行吗?”
这是一个大家都如雷贯耳的名字!雷励行曾是捷科大中华区总经理,业界的传奇,现在退出江湖,谁也不知道他的去向,只有他的传说。周锐想起当年的岁月,心潮起伏:“五年前,我还是菜鸟,北京通管局启动智能交通项目,对手是高手中的高手。雷先生传授了一套足以倚天屠龙的秘籍,我们创造了奇迹,将第一台深蓝引入中国。”
新员工培训中,关于捷科中国的发展历程里有这么一笔,钱世伟记忆犹新:“我打听过,听说那个项目是一位叫作骆伽的女销售做的,不知道什么原因,赢了订单之后离开捷科跳槽到惠康,你认识她吗?”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