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八章 朱标前往登州(第 3/4 页)
这些让朱元璋都非常满意,唯独遗憾的是朱标身上缺乏帝王该有的杀伐果决。
一开始朱元璋并不担心,觉得让儿子跟着自己处理政务,手把手传授浸染,总会有几分自己的样子。
但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养成真的很难改变,不仅徒劳无功,反而让父子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父亲担心儿子太过软弱,儿子认为父亲杀伐太重。
父亲改变不了儿子,同样,儿子也劝谏不了父亲。
这的郭恒案,事情过后,元璋尝试过与朱标沟通,他对朱标说,他杀的这些人都是荆条上的刺,他现在把刺拔光,将来留给你一根光滑不扎手的荆条不好吗?
哪知,朱标竟一点不领情,还固执地顶撞道,“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
但是朱元璋却不认同朱标得这些,而是嘻继续自己的杀戮,好在朱标的病在太医们的全力救治下,慢慢有了好转。儿子朱雄英日夜侍疾榻前,替父亲缓解疼痛,也在士大夫间留下了美誉,这是后话。
古代没有抗生素,对付病菌引起的疾病就要迂回很多,只能依靠调养气血,恢复自身抵抗力,消灭病菌。
只是医者治得了表面的脓疮,治不了心里的憋屈,情致不豫,身体机能如何能恢复正常。
尤其是恶疮在古代的治愈率那么低,类似于现代的癌症,患者得了这个病,自身的心理压力也会很大,有多少癌症患者是自己被自己“吓”死的,是一个道理。
无论是从病因还是治愈难度都预示了朱标身体堪忧。
这一次朱元璋来朱标这里就是为了让朱标出去散散心,想着让朱标巡抚洛阳去继续考察迁都的合适地址,可能朱元璋也觉得儿子自从做了太子之后,很少出紫禁城,借由考察迁都地理位置,让朱标巡抚洛阳,也放松放松心情。
关于都城的选择,朱元璋考察过开封,属意过凤阳,此次又瞄准了洛阳,因为,据明人笔记中记载,朱标的选择是洛阳。
不过,让朱元璋有些讶异的是,朱标并没有选择前往洛阳。
“父皇...如果可以的话,儿臣不想巡抚洛阳,可不可以让儿臣可以带着雄英一起去登州,儿臣想榔弟了,儿臣想要在榔弟的登州休养一段时间,一年也好,两年也好,父皇如果有大事可以直接召榔弟进京商议,儿臣想要在登州多待一段时间。”
看着朱标那期待的模样,朱元璋也是宠溺的点点头道:“好...就按照你说的这么办,虽然你和朱榔不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但是你们的感情是真的很好,就这样吧...咱准了你的要求,不过,时间最多一年,两年的话就算了。
至于大事情,这一年你也别碰了,好好的休养,有什么事情咱会和大臣们商议,还有你的榔弟,你就安心的休养。”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